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移动平均线>均线操盘稳赚钱> 牛市来临的特征

牛市来临的特征

2017-09-14 09:39:29  来源:均线操盘稳赚钱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7分钟的时间

牛市来临的特征

时间:2017-09-14 09:39:29  来源:均线操盘稳赚钱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判断牛市是否来临,就要先判断大盘是否见长期大底。

要判断市场是否见长期大底,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是基本面,包括下跌时间和幅度、个股的估值和价格、市场人气、成交状况、经济面、政策面、资金面等;第二是技术面,包括技术指标、技术形态、均线系统等。

“否极泰来”,当基本面方面"否”到了相当程度,甚至到了极点,行情就有可能反转。而同时,如果技术面也具备了相应的反转条件,那长期大底自然就来了。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仅是基本面表现相当糟糕,技术面没有具备相应的反转条件,也不可能形成反转,迎来长期大底。只有当两者同时具备了反转的条件时,股市才能见大底。

纵观中国股市20年的发展,当大盘具有以下特征时,就可以判定牛市来临了:

(一)基本面的特征

1.连续下跌时间长,幅度大,个股便宜

从表3-2中可以看出,上证指数平均连续下跌1年3个月,且平均要下跌50%以上,才有可能出现大底。即:在上证指数从大顶最高点平均持续下跌1年3个月,且下跌幅度达50%的情况下才容易见到大底,才能由熊转牛。

这就为我们判断大底出现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它提醒我们,如果想要抄大底,必须要耐住性子,慢慢等,不然,就会抄底不成反被套!因为你还是在熊市里操作,所以被套、亏损就很正常了。

不仅是大盘指数下降得厉害,个股股价也降幅惊人,大部分股票的股价缩水至上一轮牛市最高价的2〜3折,1元、2元的低价股到处可见,200元、300元的高价股却没了踪影。

上证指数历次大底前跌幅一览表

表3-2上证指数历次大底前跌幅一览表

2.市场出现长期极度恐慌

市场对利空反应极为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大量抛盘,令股指一泻千里。但同时又对利多反应麻木,甚至将利多当成利空,而其实每一次利多都是市场,特别是主力出货的良机。在利多发布的当天,市场成交量特别巨大,但大多是高开低走,最多有几天的行情,然后继续向下。此时,基金、社保资金、券商等机构主力出现多杀多,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唱空的声音,股评家、分析师的观点,基金、券商的报告,无不透露着恐慌的情绪。基金出现赎回潮,新基金没人买,发不出去,甚至会有一些券商倒闭。

3.市场人气极度低迷

市场人气,亦称市场活跃度,或称人气指标,是指人们参与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市场交易活跃时,人们对市场的参与度高,市场人气就旺盛,反之,市场人气就萧条。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人头指标,也就是说,判断市场人气是旺是淡,可以从股票交易大厅的人流量看出来。若交易大厅里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市场人气就旺,反之,交易大厅里没几个人头,市场人气就淡。

股市中有一句话:“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升浪在疯狂中结束。”中国股市几十年、外国股市上百年的历史经验说明,大底无一不是在市场人气极其低迷的时候出现的!2005年6月6日,沪市股指跌至998.23点时,市场人气极低,一片悲观,而正是在此情况下,中国股市的世纪千点大底已经显现了。

4.成交极为清淡

地量见地价。在成交量极度萎缩并创新低的情况下,大盘极有可能见底3虽然成交M不是判断底部的唯一指标,但却是判断底部的重要指标。这是由于地M显示出市场交投清淡,虽然没有多少买盘,但也没有多少卖盘。而在没有卖盘的情况下,大盘又能下跌多少呢?当然底部不是一个点位,而应该是一个区域。

成交量是判断大盘是否见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关注成交量金额是否创出新低,甚至屡创新低,对分析和判断大盘到达底部区域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在实战中,每次都把成交量是否见地量作为分析和判断大盘是否见底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沪深股市历次见大底时,其成交量都维持在地呈水平,甚至只有最高峰时的20%。2002年6月17日,沪深股市见底时,两市合计成交量才5H7亿元;2005年6月6日,沪深股市见底时,两市合计成交*89.97亿元;2008年10月28日,沪深股市见底时,两市合计成交景586.25亿元,均处于地量水平。

交投的清淡还反映在以下方面:市场不断出现1元、2元股,同时,投资者打新热情不再,买基金热情不再,新股发不出,新基金没人买。

5.政府出面强力护盘救市

股市狂跌之下,证监会等部门,甚至国务院高层坐不住了,不断释放利多信号,出台稳定股市的政策措施。1994年7月,股市出现了各种底部特征,新股发行也难以为继,甚至7月29日深综指最低探至94点。次日,管理层果断出台三大救市措施,利好一出,大盘劲升两个月,升幅达1倍。

上证指数自6124点下跌以后,管理层曾多次护盘救市。如停止新股发行、印花税由双向征收改为单向征收,主管金融的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一上任即视察证监会,提出要防止股市暴涨暴跌现象,释放对股市的关切和爱护之情。最后,在4万亿元经济剌激计划的推动下,股市终于于2008年10月28日止跌回升,开始了又一轮牛市。

假如不是政府出面救市,上证指数有可能会跌到2009年上半年,跌到1300、1200点以下。

6.经济方面迎来转机

上证指数自见6124点大顶以来,一直处于下行途中。而此时,中国经济也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严重的过热,国家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多个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一再下降,至2008年10月,降幅超过6%。在此情况下,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自然也只能跟着往下走了。此时,恰逢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为应对此次危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均推出了经济剌激措施。在此情况下,中国也推出了4万亿元经济剌激计划,股市也由此筑底成功,迎来了1664~3478点的牛市。

(二)资金面的特征

股市是靠资金推动的。没有资金,上涨将成为一句空话。而有了资金,上涨就有了坚实的保障。资金,是股市上涨的源头活水。

当股市因为各种原因过度萧条,无法再发挥融资功能时,国家会通过多种措施,鼓励资金回流股市,推动指数和个股上涨,让投资者重新看到赚钱的希望。

因此,判断牛市是否来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国家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与股市紧密相关的各种政策的动向,能否给股市带来宽松的流动性。如果由全力打压逐步转为沉默和不打压,再转为频频释放暖意,最后转向全力扶持和呵护,放宽种种限制政策,实施种种休养生息政策,就表明政府在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放宽流动性限制,有意为股市带来资金。如果加上一些外来因素,使股市的中长期资金面预期发生转变,则牛市可期。

2005~2007年的大牛市,就与国家推出了两项重要政策有关。第一是2007年7月的汇率改革,使得人民币踏上升值之路,导致资产价格重估,大量热钱涌人股市。第二是2005年4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有了做好公司业绩和市值的冲动,上市公司业绩改善预期也得到加强,投资者因此蜂拥入市。

2008年10月底,在国家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后,投资者意识到经济面将因此得到较大改观,同时,4万亿元中将有不少钱流人股市,为股市的上涨带来源头活水,果然不久之后出现了一轮小牛市。

(三)技术面的特征

1.各项技术指标处于极端低位

RSI、KDJ等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都处于超卖区,在低位徘徊,即将或已经向上发生金叉,技术反弹要求强烈。周线、月线见底。

1)RSI

RSI又称相对强弱指标,它对股价变动有一定预测作用,使用起来也较方便,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应用来判断底部形态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RSI<20,出现超卖状态;

RSI在20以下出现W底、多重底或头肩底形态,同时RSI不再创新低。

2)KDJ

KDJ又称随机指标。具体应用来判断底部形态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J<0;

K在20左右向上交叉D;

KDJ在低位出现W底、多重底形态。

2.K线形态呈现底部特征

原来凶猛的跌势渐渐趋缓,逐步形成了具有底部特征的K线形态,如圆弧底、双重底、三重底、头肩底、潜伏底、三角形底形态,或者长期横盘,甚至大幅跳空高开,强势向上呈V形之势。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见底512.83点,就是以双底形态见底,走出一轮牛市。

如图3-3所示,上证指数2001年6月14日,见顶2245.43点后,连续下跌了5年,直至2005年6月6日,探底998.23点后,才止住跌势,接下来4天强势上行,呈现V形走势,但其前前后后一两个月时间,走出了标准的双底形态,开始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之旅。

上证指数日线图Ⅰ

图3-3上证指数日线图

如图3-4所示,上证指数1992年11月17日见底386.85点,就是典型的V形反转见底,短短两三个月时间,指数翻了4倍。但V形见底的形态,虽然势头很猛,但由于底部构筑时间不足,行情仅持续了两三个月即告结束。

上证指数日线图Ⅱ

图3-4上证指数日线图

3.股价强势突破或逐步站稳于长期下降压力线之上

上证指数自2007年10月16日于6124.04点见顶下跌以来,途中出现了几次底部。第一次是2007年12月18日开始,反弹至2008年1月14日。第二次是2008年4月22日开始,仅反弹了几个交易日即宣告结束。第三次是2008年7月3日开始,反弹了近20个交易日。第四次是2008年9月18日开始,连续大幅跳空高开,但也仅反弹了几个交易日。第五次是2008年10月28日开始,真正成为大底。

我们从K线、均线系统综合表现来说明,为什么前四次都是短反弹,不是大底,而第五次成功成为大底(详见表3-3)。

上证指数底部比较

表3-3上证指数见顶6124点后几次底部比较

通过以上对上证指数几次大底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K线系统方面,日K线强势突破长期压力线,或逐步站稳于长期下降压力线之上,是大盘和个股见大底较为确信、有效的条件。虽然日K线有效突破长期下降压力线并不表明就一定能见大底,但要见大底,日K线必须强势突破或有效站稳长期下降压力线。

如图3-5所示,上证指数:自2007年10月16日于6124.04点见顶下跌以来,途中出现了几次反弹,也出现了相应的几次底部。但前面四次反弹均失败,底部也就成为了下跌途中的盘中底,而第五次反弹成功实现反转,底部也就成为大底。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前四次无法突破下降压力线,特别是中长期下降压力线,而第五次则有效突破了长达10个月的长期下降压力线(详见表3-4)。

上证指数日线图Ⅲ

图3-5上证指数日线图(2007.1-2007.11)

上证指数几次大底日K线突破长期下降压力线后的表现Ⅰ

上证指数几次大底日K线突破长期下降压力线后的表现Ⅱ

表3-4上证指数几次大底日K线突破长期下降压力线后的表现

4.大盘均线系统开始由典型的空头排列形态逐渐走平呈多头排列形态

前面各条虽然都是股市见大底、牛市来临时的特征,但它们并不一定代表大底一定会来临,而只有当均线系统发生如下明显变化时,牛市才真正确立。

具体表现为:大盘均线系统开始由典型的空头排列形态逐渐走平或向上发散呈多头排列形态,先是5日均线上攻10日均线形成金叉,接着是10日均线金叉20日均线、20日均线金叉30日均线,特別是出现了30日均线金叉60日均线,且金叉后首次形成的股价高点高过前一高点(注:两个高点间至少相隔好几个交易日),则牛市可以确立。尤其是出现第二次30日均线金叉60日均线,且金叉位置高过第一次金叉,则牛市100%确立!

此时,投资者一定要赶紧从熊市思维转变为牛市思维,全仓杀入,选好股,捂住不放,一路持有至牛市结束,或者根据热点,几个月才换一只股。

散户投资者切记:此时绝对不能频繁换股!不然,换来换去最后将所获无几或一无所获,甚至亏损!

如图3-6所示,上证指数:2008年10月28日见1664.24低点,一时之间,很多投资者还不敢相信大底就在眼前,因为此前市场上很多声音都看到了1200点以下。这个时候看空,从投资策略上来说,还不算保守。但接下来,我们发现,5日均线金叉10H均线,接着又双双金叉30日均线,而在2008年12月18日、19日,30日均线金叉60日均线!

上证指数日线图Ⅳ

图3-6上证指数日线图(2008.10〜2009.4)

在长期下跌的底部出现这种情形,这是一个明显的质变信号!它表明大盘中长期趋势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这时,如果有些投资者还是犹豫不决,那么2009年2月上旬,30日均线再次金叉60日均线,此时已经可以100%确认牛市了!这时绝对不能再犹豫!如果真的是谨慎有余的投资者,那么,2月底,60日均线金叉120日均线,那就真的不能再有任何的犹豫了!否则,只能说明你的操作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怎么选股?跟分析大盘一样,也要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基本面上,要选那些受政策正面影响人,业绩可能处于长期上涨周期的板块和股票。如上证指数见底1664点以来的这轮牛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受到购置税优惠、下乡补贴等政策刺激,家电行业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剌激,相应的股票长期业绩增长就有了保障,出现了不少牛股。汽车摩托车行业如长安汽车(000625)、上海汽车(600104)、中国嘉陵(600877)、宗申动力(001696)等,家电行业如青岛海尔(600690)、合肥三洋(600983)、海信电器(60_)、双良股份(现已更名为双良节能,600481)等大牛股。其次,技术面上,要选那些成交晉放大,均线系统呈多头排列形态,且上涨角度大,均线支撑有力的个股。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