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者在仔细研究了大师们的思想之后,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他们各自的见解不乏对立矛盾之处,叫我如何去理解呢?我想应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大师们各自的投资哲学都存有一种“片面的深刻”,而把这此“片面的深刻”综合起来,就有可能得到接近全面的对股市玄机的理解。
比如,巴菲特从不看盘,只关注企业,而奥尼尔则把看盘及解读图表作为股民的每日必修课 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通过看盘及图表分析,确实可以从市场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且随着自己解读图表能力的提高,常能选中些靓股,并能把握住一些进场、离场的机会但是同时,若过分关注市场波动,也易忽略企业的经营业绩等本质的东西,并且容易受到市场非理性的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对于其他方面的矛盾之处,股民都可以如此部证地。
哲学上有一个原理叫辩证肯定,即行定之否定,我认为人们对股市的认识深化过程也符合这个原理。试以操作手法为例,刚开始我喜欢低吸高抛,但却经常与热点失之交臂。以后我较喜采用追涨杀跌,这样虽然能经常跟上热点的变化,但许多形态及趋势的陷阱又令人防不胜防;现在又重视起低吸高抛来,不过与最初的低吸高抛已有质的不同,现在是在考虑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及忽略短期趋势而建立长期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进行。
一般而论,股民若能潜心研读顶尖大师的一些传记及原著,将在思维方式上上个大的层次。但是,技巧性等只需“知性”的东西好学,而精神境界等需要“悟性”的东西却轻易学不来。即使你真正领悟了大师思想的精髓,要切实在实践中运用也将碰到许多困难。
格兰姆、巴菲特可以大致归为“卧底” 族,股民要具有这样的风格,除了需要一些专业会计知识,对某些行业有透彻了解外,对性格的要求特别高,股民要能耐得住寂寞--买进股票后,可能仍将下跌,必须要熬得;卖出股票后,可能仍将上涨,必须要忍得。面对投机狂潮,股民非要有“弼水三千,我只饮一瓢”及“过屠门而大嚼” 的风度才行。特别是要像巴菲特那样对一些优良股票长期甚至永久持有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原因在于市场要凝聚某支股票长期价值的共识,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然而个人投资者为生计所迫,机构投资者面临以短期绩效评价操作成绩的外部压力,加上市场的剧烈波动,任何一点因素都可能动摇你持股的信心。我印象很深的是去年底极为看好蓝田、伊利等股票,但是几个月股价不动,面临巨大压力,又不免受到盘面干扰,早早平仓,痛失良机。
奥尼尔可看作是追星一族,股民要达到他的境界,除了要谙熟技术分析尤其是形态分析之外,需时刻同人性的弱点作斗争。要“赚钱的作长线,亏钱的作短线”,而通常股民所做的恰恰相反,单单要买进持有创新高的股票这一条,恐怕已令许多人匪夷所思了。
要像索罗斯好样投资,主要困难有二。其一,转折点来临的时机把握。1998年底,我已认定持续一年多的偏重题材的投机性炒作高潮将过去,因而率先买人中青旅、中兴通讯等基金重仓持有的科技股。
然而,节后一度仍是重组类题材股的天下,这使得我怀疑自己新一轮大行情必定由高科技股票领军的判断。
直到5, 19行情起来,才证明这个判断具有远见但时间却早了半年,其二,多大程度上坚持正确的判断:正如一位对冲基金名家琼斯的评价。许多人也曾正确地在头部做空,在底部做多、但却难以像索罗斯那样保持很大的仓位且长久坚持!
我们常人也经常买进一些靓股,可是我们没有勇气重仓出击,长久坚持,结果我们正确的时候报酬率仍然很低,以至于这样的正确失去了意义!一些股评家常夸耀某只涨到好几十元的股票, 自己在它只有儿元时就推荐过了。他说的是事实,问题在于他建议股民在其上建多大的仓位,在它15元抑或20元时他是否仍然看好它呢?
“高山仰止,影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股市也同任何其他领域一样,符合金字塔的原理,能够屹立塔尖只有极少数人。这极少数的人把出类拔萃的天赋与艰苦劳动完美地结合起来,给常人以深刻的启迪,这就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