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背景
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从1995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行业。1999年2月受邀参加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马云受到深深的触动。他发现,与会者80%是欧美人,谈的也都是欧美的电子商务,亚洲的电子商务陷入了“照搬照抄欧美模式”误区。
也正因为如此,亚洲电子商务一直发展缓慢。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马云开始思考构建一个适宜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新模式。马云既非出身名校,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 但是互联网商海的五年沉浮,使得他对国际市场、中国外贸市场、生产厂家、进出口公司都有着深入的了解,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他清楚地意识到,大企业有专门信息渠道和巨额广告费,小企业却什么都没有,它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
阿里巴巴就是要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将全球的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小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混凝土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马云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
怀抱着建立世界级网站的梦想和激情,马云召集了他的团队,回到杭州,开始他的创业之路。1999年2月21日,马云和来自16个不同省份的18位创业者在自已家中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在场的人凑出50万元本金,成为阿里巴巴起飞的原始资本。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横空出世。马云带着他的伙伴以每个月500元钱的工资,每天16~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用心血构建着阿里巴巴。
他们提取了雅虎、亚马逊和Ebay网站模式中的精华部分,领会和学习他们的精髓,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模仿。他们牢牢把握住商人最关心的焦点一买与卖,让商人把求购以及出售商品的资料免费贴在阿里巴巴的网站内。这很快就吸引了商人的兴趣,一传十,十传百,网站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阿里巴巴的会员迅速增加,网上的资讯也在以每天1 000条的速度迅速增加,活动范围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大大小小的网站热衷于买卖、拍卖、成交之声不绝于耳时,阿里巴巴仍然坚持只给会员提供免费的信息交流与产品展示。在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网站相继推出了三个版本,质量一个比一个高,服务一个比一个全,并且都是全免费的。
创业的艰苦奋斗收到了成效,在阿里巴巴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注册会员就超过了2万,其中中英文网站会员均突破1万。与此同时,在马云世界各地的宣传攻势下,美国《商业周刊》、《亚洲华尔街日报》 和英国《经济学家》等多家境外媒体相继报道和转载了马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故事,阿里巴巴受到全球互联网界的关注。网站仅仅投入运作半年,会员数就已达到41000个。
(2)创业者背景
1991年,还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的马云和朋友在杭州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迈出了他试水商海的第一步。已是而立之年的马云,非但没有被磨平棱角,反而开始显现“敢为大先”的气魄。但公司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立即为市场所接受,开张当月仅有700元的收入,连房租都付不起。但是马云并没有放弃,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去义乌贩卖小商品来维持公司,终于在他的坚持下,海博活过来了,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1995年年初,马云受邀为浙江省政府的一个美国投资项目担任翻译和顾问,只身来到了美国。就是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西雅图英文报纸上的两篇文章,让马云开始接触到互联网,开启了他的网海航程。从美国回来后,马云和几个朋友说要投资做互联网,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因为那时,不要说中国,就算是美国,互联网也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尽管如此,马云还是决定要尝试一下。
1995年4月,马云和家人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 海博网络”,也就是日后著名的中国黄页。在那个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年月,在很多人眼里,马云只是个到处推销网页的骗子,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经营他的想法。终于,望湖宾馆、钱江律师事务所、杭州第二电机厂相继成为他早期的客户。在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客户的主页后,马云和他的网站开始在圈子里小有名气。
在人们还没有真正开始利用互联网工作的时候,马云就开始实行自称为“空中轰炸”的策略,花很大的力气做公共关系工作,全力让社会知道互联网,让人们在互联网跟海博之间划上等号。1996 年,马云的网站为上网的企业带来了客户,他的网站盈利了。
1997 年,马云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 万元。而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升温,杭州电信也对这个市场虎视耽眈。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杭州电信注册资本3亿多元,而马云注册资本仅有2万元,最终马云无奈,只得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权,离开了海博。
1997年,马云接受外经贸部邀请,带领自己的团队远赴北京,加盟中国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MOFTEC网站一被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誉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仅仅用了14 个月的时间,网站就实现盈利280万元,这是2000年以前中国唯一家盈利的网络企业。
在北京的一年里,马云通过外经贸部这个平台,积攒了广泛的外贸关系,他有了名气,有了资源,更锻炼了他自己的“鼻子”——在众多信息中判断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此时的他,不再只是因比别人早撞进互联网世界而致富的幸运儿。
他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的网络形势已经在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在外经贸部这个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窗口,他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发展电子商务思路:用电子商务为企业服务,在中国做电子商务, 业务对象应该是中小企业,要帮助他们拓展对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