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购过程的启示
并购过程当中,高盛显示出了在并购领域独有的眼光和技巧,以及对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洞悉能力。高盛之所以选择了走管理层路线而非政府路线,正是充分了解到双汇管理层在双汇发展过程的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高盛深知国有股权的转让价格是决定性因素,因此通过不断扩大价格优势使自己能在最后关头从JP摩根“虎口夺食”。
2.管理层收购争论的启示
人们再一次将国有资产是否贱卖和国有企业经理人是否曲线MBO等问题与双汇集团国有10%股权转让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深层次看,双汇集团股权转让凸显了国有企业经理人制度的三大困境。
(1)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报酬制度困境
现任董事长万隆在其掌舵双汇集团的20多年间,将一个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的地方肉联厂打造成行业的龙头上市企业,其贡献有目共睹。按照西方现代企业的薪酬制度,以万隆为代表的管理层的薪酬水平应该体现其对企业的贡献。
可是,万隆等管理人员从企业获得的报酬与企业的价值增长不相称。虽然近两年万隆等人拿到了几十万甚至百万年薪,但相对于企业股东每年获得的数亿元的利润而言还是显得比较微薄。但是双汇集团属于国有企业,根据公有制度的要求,万隆等人的报酬以无法得到更大提升。在这种限制约束下,企业的管理层就具有充足的动机另寻其他隐蔽途径来索取应有的回报。
(2)国有企业管理层的任用困境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虽然都已陆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国有企业管理层人员的任命权还是掌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手中。双汇集团公开的信息显示,万隆董事长的年纪当时已经66岁,超期服役越过大限,退休只是早晚的事。而如何使其顺利退休并且如何选择双汇集团新的掌门人?这显然又是摆在万隆和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难题。
一方面,如何保证对双汇作出巨大贡献的董事长万隆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在退休之后的待遇有所保障,并体现其对双汇的价值;另一方面,究竟应该由谁来决定企业未来的管理人,当地政府,还是以万隆为代表的原管理层?如果由政府决定,那么一旦未来双汇集团发展不利,将出现无人对企业和国有资产负责的局面。若由现有的管理层来决定,显然无法得到当地政府的信任,也不利于未来管理层开展工作。
但是, 一旦企业卖给外资,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双汇股权在出售前就事先确定了买方必须是无法直接经营实业的国际投资银行,并且承诺不改变企业现有管理层等有利条件,使得现有管理层能继续运作企业。
(3)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管制度困境
第一,双汇集团国有股权转让前已存在国有企业管理层监管制度困境。万隆在双汇担任董事长一职多年,其对公司的控制程度不言而喻,全公司上下各级员工已经形成了服从万隆的惯性思维,企业内部监控制度严重缺失。
例如,由16名自然人成立的漯河海宇投资公司,购得双汇发展25%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但据报道,海宇投资的股东实际上就是双汇集团管理层,海宇投资注册日期为2003年6月11日,而6月13日,双汇集团就与海宇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从注册到签订受让协议,仅仅两天时间:自2003年起,双汇发展在公司现金总流量净额为负值的情况下,仍连续两年大比例分红,通过双汇的分红,在成立之后的两年间,海宇投资就获得了1.369 48亿元;双汇发展这种违背常理的分红行为,无疑是在为双汇集团管理层输送利益。
第二,双汇集团国有股权转让过程中凸显的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管制度困境。双汇集团出售股权的活动表面上看来都是由政府主导,但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管理机制及管理水平而言,还远远没有具备操作国际并购的条件,地方政府还是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层来实现股权出售。
但企业管理层的运作必定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双汇集团要将100%的国有股权外卖给投资银行,而不是仅仅出卖一定比例的控股权和出卖给其他从事实业经营的企业。因为,若通过国外投行并购能够实现双汇的海外上市,则企业的管理层就能通过市场高市盈率的定价机制获取丰厚的投资收益。
3.关于行业垄断的启示
此次转让围绕高盛收购资格争论的焦点就是,双汇的这次股权转让与挂牌出售时的条件相悖,当时双汇在股权转让条件中规定,意向受让方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而资料显示,高盛参股的雨润具备年屠宰生猪800万头、年加工熟肉制品25万吨的生产能力,正是双汇最大的竞争对手。
对此双汇一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参股雨润和控制双汇,使得高盛成为国内肉类加工市场上的“巨无霸”。不过肉制品协会对此表示,中国前三大肉类加工企业仅占全国总市场份额的3.7%,因此尚不必担心高盛控股双汇后形成垄断。
但肉制品行业与经济安全关系甚大。因为这些行业都是中国民众生活富裕后必然要大量消费,且带有一定刚性需求的领域, 也是能创造大量国民财富,并对民众福利提高有助推力的领域。在这些有着13多亿人口支撑、外资垂涎三尺的巨大消费市场,我国理应扶持一些本土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以便通过它们的整合来提高产业集中度,进而提升整个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如果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被外资完全占据,如果这些行业中的中国龙头企业都被外资收编, 那么,我国不仅难以诞生自己的产业巨头,更不可能拥有到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力量,中国竞争力被削减的结果,就是一切都由外资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