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定名气的阿里巴巴很快也面临到资金的瓶颈:公司账上没钱了。当时马云开始去见一些投资者,但是他并不是有钱就要,而是精挑细选。即使囊中羞涩,他还是拒绝了38家投资商。马云后来表示,他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例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海外资源。而被拒绝的这些投资者,并不能给他带来这些。
就在这个时候,现在担任阿里巴巴CFO的蔡崇信,其在投行高盛的一份旧关系为阿里巴巴解了燃眉之急。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这笔“天使基金”让马云喘了口气。
第二轮投资,挺过互联网隶冬
更让马之预料不到的是,更大的投资者也注意到了他和阿里巴巴。1999年秋,日本软银的总裁孙正义约见了马云。孙正义当时是亚洲首富。孙正义直截了当地向马云想要多少钱,而马云的回答却是他不需要钱。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 你找我来干什么?”马云的回答却是: ;“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这个经典的回答并没有触怒孙正义。第一次见面之后,马云和蔡崇信很快又在东京见到了孙正义。孙正义表示将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占30%的股份。但是马云认为,钱还是太多了,经过6分钟的思考,马云最终确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
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长达两年的熊市寒冬开始了,很多互联网公司陷入困境,甚至关门大吉。但是阿里巴巴却安然无恙,很重要的-个原因是阿里巴巴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
那个时候,全社会对互联网产生了一种不信任,尽管阿里巴巴不缺钱,但业务开展十分艰难。马云提出关门把产品做好,等到春天再“出去”。冬天很快就过去了,互联网的春天从2003年开始慢慢到来。
第三轮融资,完成上市目标
2004年2月17日,马云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再获8 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这笔投资,是当时国内互联网金额最大的一笔私募投资。
2007年11月6日,全球最大B2B公司阿里巴巴(股份代号:1688)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正式登上全球资本市场舞台。
随着这家B2B航母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此前一直受外界争论的“B2B能否成为一种商务模式”也有了结果。
11月6日10时,港交所开盘,阿里巴巴以30港币,较发行价13. 5港元涨122%的高价拉开上市序幕。小幅震荡企稳后,一路单边上冲。最后以39.5港元收盘,较发行价涨了192. 59%,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新股王”,创下香港7年以来科技网络股神话。当日,阿里巴巴交易笔数达到14.4万多宗,输人交易系统的买卖盘为24.7万宗,两项数据都打破了工商银行2006年10月创造的纪录。按收盘价估算,阿里巴巴市值约280亿美元,超过百度、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在此次全球发售过程中,阿里巴巴共发行了8. 59亿股,占已发行50.5亿总股数的17%。按每股13.5港元计算,共计融资116亿港元(约15亿美元)。加上当天1.13亿股超额配股权获全部行使,融资额将达131亿港元(约16.95亿美元),接近Google纪录(2003 年8月,Coogle上市融资19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上市,一跃成为全球互联网业第二大规模融资。在此次路演过程中,许多投资者表示,已经错过了Coogle,不想再错过阿里巴巴。
风险投资大赚一把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两个大股东,雅虎和软银在阿里巴巴上市当天账面上获得了巨额的回报。阿里巴巴招股说明书显示,软银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9.3%的股份,而在行使完超额配售权之后,阿里巴巴集团还拥有阿里巴巴公司72. 8%的控股权。由此推算,软银间接持有阿里巴巴21.33%的股份。到收盘时,阿里巴巴股价达到39.5港元,市值飙升至1980亿港元(约260亿美元),软银间接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权价值55. 45亿美元。若再加上2005年雅虎人股时曾套现1.8亿美元,软银最初投资阿里巴巴集团的8000万美元回报率已高达71倍。
软银不是阿里巴巴最初的风险投资商,却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软银不仅给阿里巴巴投入了资金,在后来的发展中还给了阿里巴巴足够的支持。尤其是2001年到2003年的互联网低谷时期,投资人伴随阿里巴巴整个团队一路挺过来了。
雅虎同样获益甚厚。阿里巴巴上市之初,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大股东,雅虎间接持有阿里巴巴28. 4%的股权,其市值高达73亿美元;此外,雅虎还以基础投资者身份,投资7. 76亿港元购买了阿里巴巴新股,购入价格为13.5港元/股,占7. 1%的股份,IPO当天升值到22.7亿港币。不过,这是账面值,当时还未套现。
五年之后,即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旷日持久的谈判终于结束,阿里集团以71亿美元价格回购雅虎20%的股权。这71亿美元包括雅虎取得的63亿美元现金及市值8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优先股,这笔交易最终于2012年9月份完成。此外,雅虎还持有阿里巴巴:大约20%的股权。2005年,雅虎用10亿美元及其在华业务中国雅虎,换取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虽然这笔投资具体赚了多少不好计算,但倍数肯定不少。
而一些风险投资商显然错过了最好的收获期。从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三轮融资开始,早期的一些风险投资商已经开始陆续套现。1999年阿里巴巴创办之初的天使投资高盛集团因战略调整,退出了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其所持股份被新加坡的寰慧投资(GGV)接手。事实上,寰慧投资(GGV)的创始人THOMAS早在1999年就以个人身份投资了阿里巴巴。此后,包括富达等在内的风险投资商又陆续套现。到阿里巴巴上市之前,只有软银一家风险投资商还一直在阿里巴巴的股份中牢牢占据主要地位,其他风险投资商已经全部退出。
美国IDG集团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在与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赛伯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进行《对话投资人:资本力量》时表示,IDG没有投资阿里巴巴让他觉得很失败。
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及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宜布,阿里巴巴集团(“要约人”)已向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此举震惊了整个互联网界。2012年6月15日,阿里巴巴公司注册地开曼群岛大法院已批准了公司的私有化计划,据此港交所已批准撤销公司股份的上市地位。2012 年6月20日,阿里巴巴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四年半,阿里巴巴在资本市场上走了一圈,欣赏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光,也领略到了金融风暴的寒冷。这是后话。关于阿里巴巴的私有化,笔者还将在《赢在资本》的后续系列书中讲述。但不容否定的是,马云当初的引资故事非常之精彩,非常值得广“大的民营企业家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