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面对的风险有什么?
沪港通面对的风险主要有
一、法律不统一
首先,内地和香港两地之法律原则不同。香港实行普通法,无罪推论,利益归被告;故此对市场违规者或犯法者定罪较难,但一旦定罪,即做出严惩。香港证监部门对异动股或有操纵嫌疑的股票,正常的做法是直接将其过去几个月的交易记录、电话录音、银行对账单一并收走。这样,普通违规者极难遁形。但如果“沪港通”的违规者在中国内地的某个省,香港证监部门在内地无执法权,怎样委托内地同行查处?每天成交成千上万宗,内地有否如此多的人手配合?而抓到了嫌疑犯,是以香港法律处置还是内地法律处置?这些都是极为复杂的问题,非人大立法不可。其次,在证监管理的层面上,内地和香港两地都以保护投资者为目的。但在执行上,两地颇有不同。比如,当上市公司涉及收购合并时,内地的一贯做法是要求股票即时停牌,虽然消息已按要求公布,因仍害怕有人利用消息上下其手获利。这是有罪假定。而香港的做法是要求公司进行完全披露,股票不要求停牌,就算停牌也是极短,一天半天的时间,这是假设所有市场人员已获取共同信息而参与股票买卖,是无罪假定。但若查到有所隐瞒即做出严惩。
所以,如何协调两地的监管条例,杜绝市场的违规违法,也是一大难题。
二、市场波动较大
全球金融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初期,总是引致市场大幅波动。股市兴旺为企业注入无限活力,而波动正是金融行业两面性的特性,对于可能到来的大幅波动,监管者和投资者都应有所准备。
三、交易模式冲突
与国际股票市场不同,A股没有众多衍生工具做对冲,也很难沽空股票,所以,当某个大户买进或卖出某只股票时,连续十天八天涨停板或跌停板的情况经常发生。当“沪港通”开通时,就会变得很危险。某只大基金今天可以在上海买平安保险,明天就在香港或伦敦用衍生工具把它给对冲出去,表面上基金账上还拥有这只股票。大户们可利用这种人为假象来迷惑市场,制造波动从而获利,使原来已处弱势的散户更加弱势。
为保障中小散户的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市场波动,建议A股市场实行最终权益人申报制度。就是不管股票是用什么离岸公司或用什么衍生工具对冲,只要是受益人就要申报。法律条文不难执行,却是对散户的最大保护。其实这也是海外上市公司股票持有人申报制度。
“沪港通”是高瞻远瞩的决策,我们应尽力设计出良好框架为它保驾护航。但也别期望法律能百分之百涵盖金融活动,金融是个“坏孩子”,它永远跑在法律前面,不断地冲击、挑战法律,而法律只能紧随其后不断地修补、完善。用华尔街的行话说就是:金融创新将永不停顿,法律监管则如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