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黑马股,可以使投资者实现快速、有效的获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能够抓住黑马股的。选择黑马股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时机的把握,只有抓住时机,才不会错失黑马股,简单地说,选黑马股要出奇制胜。
在主升浪行情中出奇制胜
主升浪行情中个股运行有以下三条规律。
热点个股的崛起一般是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
行情热点的涨幅情况不会摆脱蓝筹股的行情主线。
符合蓝筹股行情主线的个股,一般是强者恒强;反之,则是弱者恒弱,例如,在蓝筹股行情中,金融板块因为受到再融资的影响,往往表现一般,投资者不会去触碰,可是它却能够出人意料地迅速崛起。究其原因,金融股属于蓝筹主线上的一个环节,其后市崛起也是很正常的。除了金融板块之外,能源类的四大板块,如电力、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也都有类似的特点。
投资者在选股时往往忽视那些符合行情主线却表现一般的个股,而去追逐那些己经涨得很高的热点股,而事实上,主动买进一些符合主线股价却不高的个股,往往能出奇制胜,获得比较丰厚的利润。
在投资次新股时出奇制胜
次新股通常都是上市时间较短的股票品种。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上市后一年内如果没有进行分红,股价也没有市场主力明显炒作,那么就可以将其定位为次新股。
次新股的市场表现一般都有着固定的循环规律,即:
低开低走一低开高走一高开高走一高开低走一低开低走
出现上述循环规律的原因是:在投资者对行情普遍看好时,新股的上市一般都会大幅高开,几乎是一步到位,可是却大大降低了后市的获利空间,投资者也会因此被套。曾经的中国石化(600028)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在上市后股价直接到位,可是之后却出现了长久的熊市。
投资者的热情往往与股票的市场表现紧密相连,在次新股表现一般甚至较差的时候,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就会降至很低,而新股的上市定位也会随之降低:待到几乎无人关注时,新股的上市却是低开到位之后持续上涨,紧接着大量的股民会蜂拥而至,随着炒作的逐渐升温,次新股会沿着高开高走的形式继续发展,升至一定阶段则开始走低。
因此,投资者投资次新股,在入市时要抓住机会,遇冷时要出奇制胜,同时也要适可而止,在行情大涨后,遇高出货,确保获利。
投资次新股走势图
在投资绩优蓝股时出奇制胜
蓝筹股是指有稳定盈余记录且可以定期分派优厚股息,被业界公认为业绩良好的公司的股票,也称之为“绩优蓝筹股”。
蓝筹股通常受到大多数投资者的青睐,相反,ST股却由于前景黯淡而被人忽视。而事实上,在大多数投资者都不看好ST股时,却有部分投机资金趁此机会投资ST股,逢低建仓,进而快速拉升,在短线中牟取暴利。
知识补充
SST是特别处理的意思,如果某只股票的名字前加上ST,就说明该股票存在投资风险,给股民一个誉示作用,这种股票险大,相对的收益也大。如果加上,*ST,则表示该股票有退市的风险。
1998年4月22日,沪深交易所宣布,将时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在简称前冠以“ST",因此这类股票就被称为ST股。
由此可见,在选股时做到出奇制胜是十分重要的。尽管蓝筹股题材丰富、品质优良,但是在不被绝大多数投资者热情追捧的时候,要想从中获利也并非易事。而那些不被看好的所谓绩差股,也有可能爆发出惊人的涨幅。黑马股通常就出现在不被关注的盲点中。
因此,投资者选股不可过分盲目追热,那些不被看好的、缺乏关注的个股一旦有所涨幅,其后市必然是强势的。想要出奇制胜,就应该重视潜力股,可以从股价较低的位置介入,待其暴涨时获利。
翻倍黑马为何能在4年间夺得11届实盘冠军、2次获得全国炒股大赛冠军?为何无论在牛市或熊市都能获取骄人的战绩?他在实战中总结出了一套简单、神奇而精确的翻倍黑马选股公式系统,这是他屡战屡胜的核心保障。
选股程序
1.指标设置:
(1)均线指标:5日、24日、72日、200日。
(2)均量线:5日、60日。
2.判断大盘买入条件:
(1)必须满足的均线条件:5日上穿24日均线,形成金叉;
(2)成交量必须满足的条件:5日均量线上穿60日均量线,形成金叉。这样,大盘就有足够能量推动指数上扬。
(3)MACD在0轴上,DIF(白线)必须上穿DEA(黄线)形成金叉。否则,不可买入。
3.判断大盘卖出的条件:
(1)均线条件:5日下穿24日均线,形成死叉;
(2)成交量:5日均量线下穿60日均量线,形成死叉。能量萎缩,说明已无力再推动股价上涨;
(3)72日线从原来上涨趋势走平,然后勾头向下。
(4)MACD的DIF下穿DEA形成死叉,呈现绿柱。
4.翻倍黑马选股指标公式
MA1:=MA(CLOSE,20);
MA2:=MA(CLOSE,40);
MA3:=MA(CLOSE,60);
{A1:=(OPEN<MA1 AND OPEN<MA2) OR (OPEN<MA2 AND OPEN<MA3) OR (OPEN<MA1 AND OPEN<MA3);}
A1:=OPEN<MA1 OR OPEN<MA2 OR OPEN<MA3;
A2:=C>MAX(MA1,MAX(MA2,MA3));
A3:=V/MA(V,30)>1.2;
A4:=C/REF(C,1)>1.049; TJ:A1 AND A2 AND A3 AND 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