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
——巴菲特
人们似乎更喜欢购买一些他们根本搞不懂的公司的股票,这似乎已经成为华尔街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但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一家公司,你怎么能把一辈子攒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这家公司的股票呢?
投资者总是远离那些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就能够近距离观察到的公司的股票,反而费尽心机寻找那些其产品让人根本无法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当你读不懂某一公司的经营情况时,就不要投资。
股市最大的亏损是因为投资资产负债的公司。先看资产负债表,搞清楚该公司是否有偿还能力,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资冒险。对公司越熟悉,就能越好地了解其经营情况和所处的竞争环境,找到业绩好的公司的概率就越大。
彼得·林奇强烈提倡投资你所熟悉的,或者你能够理解其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彼得·林奇表示,在他的投资选择中,“汽车旅馆比纤维光学更好”。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将消费者、业余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这三方面素质结合起来。
彼得·林奇非常注重对所投资公司进行具体研究和调查:他从朋友彼得·德罗斯那里听到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时,便带自己的三个女儿去这家公司的玩具商店买玩具。当他询问顾客是否喜欢这家玩具商店的商品时,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是回头客。这使彼得·林奇确信这家公司的生意做得不错,于是才果断地买了该公司的股票。而在他买进拉昆塔公司的股票之前,他在这家公司下属的三家不同的连锁汽车旅馆里住了三个晚上,进行实地体验。在他购买Pic-N-Savc公司的股票之前,他到这家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分店进行了考察,其低廉的价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彼得·林奇不仅调研美国的上市公司,还到海外去寻找好股票。据说他是除约翰·坦普之外,第二个重仓持有国外股票的美国基金经理。
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哲伦基金将总资产的10%投入于外国股票。这些股票大多经过了彼得·林奇的亲身考察。彼得·林奇曾经借一次活动的机会,于3周内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第一个周五在波士顿参观3家公司,当天下午登机飞往瑞典;第二周周一开始于斯德哥尔摩拜访各家公司,两天之内参观完7家公司;周三驱车赴奥斯陆,参观挪威数码与挪威水电;再乘火车去伯尔根,从那里飞往法兰克福,考察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等;接着赶到杜塞尔多夫,参观拜尔公司等;然后顺菜茵河到科隆,沿途参观许多公司;随后从德国启程到瑞士,考察瑞士的企业;接着穿过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的米兰拜访公司,再到罗马考察企业;最后坐飞机回波士顿,在那里又参观了4家公司。一路奔波下来,彼得·林奇对这些公司的情况已心中有数,这才下了投资决策。
大多数伟大的投资者从来不会购买自己不了解其业务的公司的股票,即使它们看起来非常诱人,这正是巴菲特那句话——“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最好的验证。切记,买一种股票时,我们不应贪图便宜,而应该看自己是否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