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部向社保基金划转工行农行股权
据资料显示,财政部将所持有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股权的10%全部划转给社保基金会,两项股权划转总价值超过1150亿元。
点评:具有标志性影响,此举将会加快国有股权充实社保的进程。一般而言,社保基金等主体主要享受股息分红的收益,且一般存在3年以上的禁售期。换言之,对于国有股权划转至社保基金等承接主体,并不会对资本市场构成直接冲击影响。至于社保基金等承接主体,则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收益权利。另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目前工行的持股情况,分别是中央汇金持股34.71%、财政部持股34.60%以及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24.46%。至于农行方面,目前的持股情况,分别是中央汇金持股40.03%、财政部持股39.21%以及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9.40%。由此可见,从持股结构来看,两家巨无霸上市银行的持股结构还是比较稳定,基本上处于持股集中的状态。至于经济民生的影响,则反映在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缩短,且养老金缺口压力不少,但随着划拨国资充实社保进程的加快,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对减缓养老金的缺口压力,利于经济民生的持续稳定。
2、复宏汉霖港交所上市首日破发、瀛海集团暗盘下跌10%
点评:从近期港股新股表现分析,首日上市破发的概率不少。从今年8月份以来,港股市场合计四家新股,但首日表现跌多涨少。其中,恒新丰控股首日下跌16%,而复宏汉霖即使背靠实力机构,也难逃首日破发的风险。至于尚未正式上市的瀛海集团,则在暗盘交易时间内,出现了10%的跌幅。
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受益上市公司有哪些?
点评:一方面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另一方面则是南苑机场准备结束民营运营。对于大兴国际机场的通航,据证券时报数据统计,受益者包括了机场LED屏体总面积最大的供应商联建光电、最大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南方航空。此外,还包括了中化岩土、联络互动、千方科技等上市公司,仅供参考。
4、茅台市值超贵州省GDP,贵州茅台具备A股总市值第一的潜力吗?
据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省地区的生产总值为1.4806万亿元。然而,截至9月24日收盘,作为贵州著名的上市公司贵州茅台,股票总市值却达到了1.49万亿元。
点评:目前贵州茅台的动态市盈率36.96倍、TTM市盈率为37.44倍,至于静态市盈率为41.89倍。实际上,对于这一估值水平,贵州茅台并不便宜,且处于历史估值中等偏高的水平。但是,最为关键的推动因素,则是市场对茅台的未来盈利增速预期抱有比较乐观的预期。按照其过去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业绩增速能力,目前股价反映的是未来一年的业绩增长水平。换言之,假如贵州茅台下一个季度乃至明年业绩实现如期快速增长,则股票估值会快速降低,但若业绩不及预期,则市场抛售意愿也随之增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未来贵州茅台的业绩增长能力。
5、沪港通开通近5年,外资青睐的股票究竟具备什么特征?
点评:沪港通开通近5年,最主要关注的,莫过于外资集中持股,且持股比例较高、持股数量较大的上市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莫过于贵州茅台、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上海机场、招商银行、美的集团等股票。从外资投资布局的偏向来看,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中,第一点是偏爱于金融股与消费股;第二点是偏爱于持续业绩增长的股票,且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保持高企的水平;第三点是具备行业龙头的特征;第四点是上市公司年均股息率稳定,具有较强的股东回报能力等;第五点则是企业经营稳定性较强、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影响等。
6、两融余额接近年内高点,进一步接近万亿关口
点评:截至9月24日,两融余额录得9739亿的水平,这也是创出了8月两融新规实施后的余额新高水平。逐渐接近今年4月份的两融余额高点。或许,对于两融余额万亿关口会是一个重要的瓶颈位置,但一旦两融余额实质性突破万亿关口,将会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新增资金补充,甚至有效激活场外资金进场的意愿。作为具有先知先觉的资金,两融余额的变动往往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指引作用,万亿余额规模有望成为市场强弱的判断指标之一。
7、国庆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东财调查数据显示,86%的股民选择持股过节。
点评:以最近五年为参考指标。其中,以国庆首个交易周为例,2014年沪市微涨0.45%;2015年沪市上涨4.27%;2016年沪市上涨1.97%;2017年沪市上涨1.24%;2018年沪市下跌7.60%。换言之,国庆首个交易周中,沪市出现四涨一跌表现。至于整个十月份的市场表现,分别是2014年单月上涨2.38%、2015年单月上涨10.80%、2016年单月上涨3.19%、2017年单月上涨1.33%、2018年单月下跌7.75%。换言之,从单月市场走势来看,过去五年十月份股市四涨一跌。
8、千家上市公司年内认购逾9100亿元理财产品,为何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
点评:从证券日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5日,已有至少1049家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合计金额9179亿元。实际上,目前距离2019年结束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若按照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来看,年内有可能达到万亿规模。不过,在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背后,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意愿比较明显,但购买理财的热情却高于股票增持以及回购的热情,说明了上市公司对自家公司的自信心不足。从买房囤房,到频繁购买理财产品,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系列动作引起了不少的关注。但是,对于庞大的闲置资金,如何盘活,并实现有效的增值,却成为了不少上市公司的烦恼,但站在投资者角度思考,更希望上市公司增强股票增持以及股份回购的力度,这也是增强投资者持股信心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