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堰塞湖有效缓解 下一个任务会是什么?
IPO堰塞湖问题,无疑成为近年来约束国内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多年来IPO堰塞湖长期难以泄洪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排队企业过多、审核效率较慢,甚至存在部分带病申购、浑水摸鱼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拖慢了IPO堰塞湖的泄洪时间。
不过,自IPO发行逐渐实现常态化以来,A股市场的IPO发行方式却存在着不少新的变化。例如,IPO发行节奏骤然提速,而自16年下半年以后,A股市场逐渐形成了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速度,月均募资规模骤然提升。再如IPO审核力度趋严,并对带病申购、浑水摸鱼的IPO企业构成了明显的震慑影响,发审委严格把关成为了近年来的真实写照。此外,则是拟IPO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的意愿明显增多,而IPO被否率也较以往增加不少。受到了严审核、从严把关等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IPO排队企业数量骤然降低。
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IPO排队企业数量降至279家,而在两年前,这一排队数量规模达到895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IPO排队企业数量发生了实质性的骤减,这也是IPO发行常态化下的真实写照。
按照目前IPO排队企业数量的骤减速度,料在不久的将来,有望逐渐完成IPO堰塞湖的泄洪工作,而这也将会宣布IPO堰塞湖的泄洪任务将会告一段落,中国资本市场有望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实际上,对于当前的时间点,仍然处于IPO注册制改革授权期限之内,而此前还将2018年2月28日的授权到期时间延长至2020年的2月29日。或许,在系列强有力的监管政策下,IPO堰塞湖得以快速泄洪,而一旦IPO堰塞湖问题得以完成疏通工作,那么A股市场IPO将会加快往注册制靠拢,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随报随上的发行方式。
由此可见,对于最近一段时期的IPO堰塞湖泄洪进程,确实充满了强有力监管的色彩,而受此影响,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也明显加大,市场的分化程度也显著增强。或许,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正加快往注册制靠拢,而IPO发行常态化的确立,实际上也意味着此次逐渐推行注册制的决心也是很坚定的。
困扰A股市场多年的IPO堰塞湖问题有望得到本质上的解决,这对于A股市场而言,虽然存在短痛的冲击,但长期来看,还是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不过,对于市场而言,更关注的问题,并非IPO注册制可否成功推进,而是在随报随上发行模式得以逐渐形成之际,市场相应的配套举措可否得到有序落地,这无疑影响到未来A股市场的功能定位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命运。
其中,细数一下,就包括了证券法的修订工作可否得到有效落地,而市场期待已久的证券法修订工作已经延后多时,而现有的证券法规则已然不能满足当下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而其中股市违法违规成本低廉,也大大降低了证券市场本身的震慑力。再者,随报随上的发行方式更需要有强有力的退市规则给予配套,否则注册制模式下,只会加快增多股票市场的容量与规模,而这对于本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股票市场而言,将会进一步加剧股票市场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市场并未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优胜劣汰功能。此外,则是A股市场自身的干预色彩浓厚,市场化程度仍不够充分,而注册制本身属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发行模式,确实需要建立在相对充分的市场环境基础之上,而这也是未来注册制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条件。
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得以确立,实际上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而言,已经有提前步入注册制的迹象,但对于当下形似注册制的模式,本身配套条件并不充分,而市场自身承受能力似乎仍不足以抵御注册制模式下的新股扩容冲击压力。
因此,对于市场长远发展而言,加快为IPO堰塞湖泄洪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充分考虑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与此同时,更需要从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投资者,他们的需求、他们的财富命运更应该值得重视,这恰恰也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