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行业的经营成本和获利程度。
国家对某个行业的支持力度越大,则该行业的经营成本有可能越低,获利的程度有可能越高。买股票的时候就应该购买这一类行业的股票。
以纺织行业的变迁为例。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解决了很多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纺织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对象。1985年4月1日,中国宣布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纺织品位列其中。改革开放早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下,中国纺织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顺差为395.6亿美元,是2001年中国全年贸易顺差225.5亿美元的1.754倍。在当时的外贸出口创汇中,纺织业是“主力军’。在这一时期,如果购买纺织类的股票,是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工厂”,就在于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之后,在低附加值产品上进行的各种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这种加工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种增长模式,是一种以量取胜的增长模式,对环境破坏很大,对资源的消耗也很多。
中国只做“世界工厂’是没有前途的,低水平的简单复制型加工业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不利。一旦婴儿潮时期带来的大量廉价劳动人口老龄化,没有核心技术的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增长棋式,将使中国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外国著名人口学家菲利普·朗曼曾经发出这样的警告:“中国将会在变富之前变老。”
以纺织品为代表的中国低附加值工业品,在国际上不断引起贸易争端。2005年5月,在巴黎工商会举行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治谈会”上,针对有人对中国纺织品低廉价格的质疑,时任中国商务部长的薄熙来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中国只有卖出八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380。”
驳斥虽然有力,却折射出中国低附加值产业艰难生存的现实。发展高劳动力密集型、低技术水平的产业,可谓吃力不讨好。
中央在意识到增长危机后,提出了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产业升级的根本目的就是减少甚至淘汰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水平的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资源消耗低,是一种长期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变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前途所在。
由此,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产业政策。随后,国家在出口退税上对纺织业进行了多次调整。2004年1月,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17%下调至13%; 2006年9月,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2007年7月,服装、鞋帽、箱包出口退税率亦由13%下调至11%,而皮革毛皮制品和粘胶纤维则降至5%。同时,新劳动法中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大大提高了纺织类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成本。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对出口产生的巨大抑制作用和2008年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这一切直接导致了纺织品利润的下降,导致了纺织品在中国贸易顺差中比例下跌。
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2954.6亿美元,其中纺织品贸易顺差1666.8亿美元,占前者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56.4%;与2001年相比,下降幅度达119%。
全国纺织行业从业者在2000万人左右,对纺织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减弱,影响面太大。在纺织业利润大幅下降,出口占比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中央又采取了较为和缓的纺织业政策,纺织业出口退税开始回调。2008年8月1日,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1%上调至13%; 2008年11月1日,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3%上调至14%;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5%; 2009年4月1日,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自此,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已接近历史最高。虽然国家对纺织业又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激励政策,但纺织业在国家整体经济规划中重要性程度逐步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当前这个时期,国家产业升级的大政策背景下,购买以纺织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企业的股票,显然不是一个较佳的选择。
从行业政策的角度出发,投资者应该更多地投资于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行业,这是一个股票投资的总体性战略。
股票长线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