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is认为,一个流通性好的市场一定能够满足交易及时性的需求。“交易及时性”是指一旦投资者有买卖股票的愿望,可以立即得到满足。但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却不能完全满足机构投资者的这一需求。
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能否满足机构投资者对交易及时性的要求?
中国证券交易所自建立起就运用电子自动撮合系统来实现股票的集中交易。这一系统最初是采用有线电话通信线路,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为卫星无线通信线路。与这一电子自动撮合系统相连接的是各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的委托买卖报价终端和一块块大型行情显示屏幕。在每天的交易时间内,股票买卖各方进入证券营业部或通过互联网打开各证券公司的浏览器,直接在终端机上刷卡敲单(包括股票代码、交易数额和价格等),将自己的买卖信息发送到证券交易所的电子自动撮合主机之中,然后由该主机根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软件程序进行实时自动撮合成交。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电子自动撮合交易系统具有公平、安全、快捷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该交易系统也有许多缺陷,从流通性角度来看,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没有人负责维持股票价格变化的连续性。当交易者的情绪突然发生变化时、股票市场内短期供求会严重失衡,买价和卖价会立即跳到新的均衡水平上。因此,电子自动撮合交易系统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对交易及时性的要求。
第二,在电子自动撮合交易系统下,大额交易难于真正实现。首先,该系统限制了大额交易者的“自由出入”。大额投资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想买入或卖出足批的股票而又不使价格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几乎不可能。根据笔者对上海和重庆投资者的调查.机构投资者的这种“痛苦经历”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其次,在该系统下,当市场大起大落或单边倾斜时,市场的有效流通无法正常进行,价格经常无批上涨或下跌。因此,严格意义上说,该系统不能满足机构投资者对交易及时性的要求,只适合小规模的股票交易。
更为严重的是,电脑自动撮合交易系统为机构投资者操纵股市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在该交易系统下,当场内销售指令大于或小于购买指令的现象哪怕只存在一会儿,股票价格就会发生较大变动,这就为机构投资者操纵股市提供了可能性。资金量大的客户可以根据大盘的走势,通过突击性下大单的方式影响某一只或某一些股票的价格,进而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心理,使该只(或该些)股票形成正反馈效应,最终达到使其价格暴涨或暴跌的目的;而对于资金实力稍弱一些的投资者,则可能采用订单型操纵1i)来影响股票交易价格,进而获得不合理的市场优势。在某种程度上,电脑自动撮合股票交易系统模糊了操纵行为和正常交易行为的边界,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托”很容易做价格的拍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