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机构投资者的觉醒”时代?
随着机构投资者实力的不断增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股市进入“机构投资者的觉醒”时代。大部分机构投资者慢慢放弃了传统的“用脚投票、不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华尔街准则”,机构投资者日益认识到仅用脚投票是不够的,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利益受损害的还是自己,对管理层的行为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在需要股东表决的问题上进行投票时,他们开始采取谨慎的姿态。
机构投资者也发觉在实际操作中因对某公司管理行为不满而抛售股票,既不明智也不可行,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日益提高,往往一只股票由多家机构大量持股,如果一旦这家公司出现问题,机构投资者相互间面临博弈,情况可能类似于“囚徒困境”。
如果大家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选择抛咨股票,由于操作的同向性,这只股票很容易遭遇到流动性风险,造成股票价格直线滑落,机构投资者都无法抛掉股票。也就是说,都采取抛售策略,造成的结果却是股票并役有抛掉,股票市值却损失巨大,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任何一个机构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因此在这时候,机构投资者最优的策略是联合起来,积极介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改用脚投票为用手投票,向管理层施压,要求改善公司经营,从而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增加公司的价值,使自己手中的股票市值上升。
公司的执行官们发现挑战者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活跃的股东,他们要求所持股的公司具有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转变被称为“机构投资者的觉醒”。这个时期,美国许多国际著名的大公司包括美国运通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及IBM公司在内,都迫于机构投资者的压力而不得不更换其主要管理人员。而在更换管理人员后,这些公司的市场绩效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务人员退休健保基金体系(CaIPERS)为例,CaIPERS是一个由州政府立法设立并由税款资助的庞大基金。以其规模来讲,CaIPERS是全美最大的退休基金(全球第二大)和全美第二大的保健计划,2000年基金总额即已超过1700亿美元,参与享受其福利的人数也超过120万。
CaIPERS的投资非常注重所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近年来更积极介入上市公司的治理改善,原因就在于CaIPERS发觉投资企业后,如果被动地分享投资对象的经济利润是不够的,亏损的概率可能依然很高。于是它利用自己的股东地位直接参与或否决企业的重大决策,如撤换董事主管,改变经营方针路线等。
公司利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方式来进行投资的方法简单来讲,是根据市场业绩和专业咨询人员提供的分析选出自己有大笔投资的十几家至几十家大公司,确定其经营有改善的余地,向这些公司派驻人员或代表予以密切关注甚至直接干预,力促其改善经营,必要时甚至改选董事会成员和罢免总裁。这样,机构投资者就不是单纯投资者的角色,事实上进而扮演了经营的主角。
这种积极管理的方法虽然增加了投资委员会的工作量,但其扭亏为盈的功效却十分显著,得到了业界的佳评。Ca1PERS采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方法进行投资的实绩也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前5年平均业绩低于标准普尔指数高达85%的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在经受了Ca1PERS的有力干预之后,5年的平均业绩竟高出标准普尔指数达33%之多。
与Ca1PERS相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专门以此为投资理念和投资手段的私4基金和共同基金,它们采取的投资策略就是有意并专门选择公司治理状况不好的上市公司投资,在取得较大的股权后,通过劝说、说服、罢免等逐步升级的手段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从而提升公司价值获利。
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是这一时期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