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于北京时间5月8日晚(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5月8日美国股市开盘前)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业绩。
京东集团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5.249亿元人民币(约2.431亿美元);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同样实现净利润10.474亿元人民币(约1.67亿美元),实现了连续八个季度的盈利;第一季度,净收入达到1001亿元人民币(约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1%,高于市场预期。其中,得益于开放赋能,第一季度服务业务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60%。
2017年,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从上一年的4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到67亿元人民币,增速为49.4%,其中仅在2017年四季度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达到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了74.5%;进入到2018年一季度,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持续提升到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了87.2%,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了2.4%。
从数据上看,京东2018年第一季度的技术投入已经远远超过净利润,大手笔储备技术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第一季度我们的核心电商业务表现优异,京东超级便捷和值得信赖的零售模式继续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表示,“我们‘零售即服务’的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品牌、合作伙伴和企业都希望借助京东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帮助他们实现飞跃。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构建技术实力,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并巩固增强已有的基础设施。”如此看来,京东立志做一家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型电商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也是受市场需求驱动。
缺乏核心技术,任何商业模式都将是脆弱的。有超前商业眼光的刘强东早在京东集团2017年年会上就曾提出,第二个12年的时间将致力于用技术改造第一个12年里所有的商业模式,最终使京东集团变成一家纯粹的技术公司。
技术研发也成为今年一季度京东集团在各项成本支出中增幅最高的项目,这些投入为京东换来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领域的大批国际顶尖技术人才。
在技术研发上,京东借助于国内领先的交易场景优势,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深入应用于提升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能力,驱动电商、金融、物流等各类业务的成长,并最终对外提供“零售即服务”(RaaS)方案,成为对外合作赋能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和腾讯在原有“京腾计划”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了“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实现了京东和腾讯用户在线上线下数据的融合、场景的贯通和交易的同步;此外,在此前“京条计划”的基础上,京东又先后与百度、奇虎360、网易、搜狗、爱奇艺、搜狐达成战略合作,签署一系列“京X计划”,利用这些平台大数据资源、庞大的用户体量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提升与伙伴在精准营销、用户入口和内容营销方面的合作效果。
今年一季度,京东联手腾讯,先后与万达商业以及步步高达成资本和商业合作,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品牌打造特色智慧门店,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仓储系统和会员管理系统,结合腾讯线上流量赋能,将庞大的线下流量和消费场景与京东的线上运营能力、供应链优势及仓配物流全国覆盖等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无界零售下“知人、知货、知场”的完美组合。
从物流基础设施上来看,京东对技术的投入也堪称大手笔,2017年京东物流的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和无人分拣中心先后投入使用。其中,亚洲范围内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扩展到了11座。自2017年6月起,京东无人机在江苏宿迁、陕西省多个地区都实现了常态化配送运营,期间,全球首个全流程智慧化的无人机智能机场在江苏宿迁投入使用,全球首个无人配送站在陕西西安落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00亿元的无人车智能产业基地项目落地长沙。另外,京东还专门成立京东物流绿色基金,用于供应链环保技术改造、创新研发、绿色消费社会的倡导和推动。
来自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速明显高出整体收入增速,表明京东着力在技术研发、营销和物流等方向上的巨额投入,通过向外输出、赋能,已经开始收获回报,不但驱动了其自身的快速成长,也向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