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基金会的理念、影响国家及选择的投资
受早期哲学研究的启发,索罗斯从1979年在纽约时就开始构架自己的“开放社会基金”理念。这个名称是从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某一社会模式定义而来,即言论公开自由,本质上反对政府独裁。基于此理念,慈善基金会网络发展壮大起来,如今已在31个国家设有分会,雇员达1300余人。索罗斯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而执行主席则由阿莱·奈尔担任,他在此之前任人权监察协会(Human Rights Watch)主席一职。
索罗斯基金会匈牙利分会最先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它成立于1984年,创建之初的关注焦点仅集中在学术及社会研究领域,通过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形式运作。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匈牙利分会开始资助地下政治团体,为他们提供急需的复印机和计算机,而这些政治团体后来都成长为匈牙利民主派反对党。
随着苏联的解体,索罗斯意识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知道如果不投入大笔资金在东欧各国,甚至包括俄罗斯都很难搭建起基本设施以此保证开放社会的实现。正如他一再强调的那样,开放社会比封闭社会复杂得多,因为后者只需要中央集权力量的监管和镇压。在1988年波茨坦会议上,索罗斯主张对那些新兴民主国家进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而当时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头版中指出索罗斯的这一想法简直是无稽之谈。虽然索罗斯基金会分会迅速在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等地建立,如下图所示,但索罗斯仍旧担心自己的投入不足。在俄罗斯,来自民族主义独裁力量的威胁正逐步扩大,这使索罗斯颇为担忧。1992年,他提出一项名为“现金”的方案,呼吁欧洲各国每年向俄罗斯资助100亿美元以保证其社会安定。然而他的建议再一次被忽视了。
建立索罗斯基金会的国家
西方国家的观望态度最终迫使索罗斯献出了自己的丰厚大礼:为俄罗斯及前苏联的教育项目提供2.3亿美元资助,为俄罗斯科学家提供1亿美元资助。(其实第二项资助更具有战略眼光,这些资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向敌对国出售核技术。)索罗斯还央定1997年再向俄罗斯拨款5亿美元,这将使他取代美国政府,成为最大的资助人。另外,索罗斯还捐资上亿美元,在布达佩斯创立了中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