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刺猬"一样生活
长久以来,在纷繁的金融世界中,对冲基金一直占据着那片风云变幻最激荡,也最神秘莫测的领域。人们从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危机中看到它们的身影,对于这些处于金融食物链最上端的猜食者们心有余悸;谈论对冲基金技术的书籍不在少数,但它们的真正运作者却很少被提及。在人们眼中,他们成了一群来无影、去无踪,翻云覆雨的怪人。
其实。与所有金融工具完全一样,对冲基金以管理风险,获得收益为目的,它们只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以及基础证券之间的关联性来对冲风险,赢得更高收益。它们的管理人和你我一样,是食人间烟火的正常人。
《对冲基金风云录)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对对冲基金的好奇。比格斯除了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外,在整个投资界的声誉和影响力几乎可与索罗斯、朱利安等一,班金融大鳄匹敌。身为大摩(摩根士丹利)首席战略官时,他的一句评 论就足以引发华尔街乃至全球投资者的震动;而作为对冲基金界的“老兵”。他所眼见和亲历的故事比投资界中多数人的见闻都波谲云诡。从40多年前建立格林尼治首家对冲基金到数年前的回归,他成长中的这座康涅狄格州小镇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对冲基金之都,汇聚着380多家对冲基金总部和1500亿美元资产。于是,这位当年耶鲁大学英文系的高才生,描写起“刺猬”们惊心动魄的生涯来,似乎也比任何人都游刃有余。
一只只“刺猬”便是本书的主角。对冲基金管理人得此名号,自然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一对冲基金。然面,不知是否出于巧合,这两种“动物”又真的如此神似一辛勤而怪异,迷人而危险,在浑身尖刺下隐藏着敏感的内心。最耐人寻味的是原著的书名“Hedgehogging",它正物隐道出了作者的心曲:做了刺猬,便别无选择,只能像刺猬一样生活。
刺猬的生活,或许就是像作者的亲身经历那样,在建立对冲基金的荣光背后默默洒下一路血水,汗水苦水和泪水;或许像珊迪那样,被无比功利和现实的投资者一会儿捧上天堂,一会儿抛下地狱;又或许像投资失利的吉尔伯特,在未完工的豪宅里呆呆独坐;甚至像身为对冲鼻祖的大师凯恩斯,算计着如何把剑桥国王学院的小教堂堆满被迫吃进的阿根延小,这些不为人知的生话,若非个中人,恐怕无法措華得如此真切。
那些指望通过本书立刻找到“黄金屋”的人可能要失望了,书中并没有太多的量化分析和数学模型,也没对如何选时,选点进行对冲操作有系统的技术讲解。然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更宝贵的东西其实早已渗透在“刺翻”们的故事里;石油期货案例告诉你,坚持投资理念(哪怕明知是正E确的理念)其实远不如想象中容易:“邪神"与脂场胜地恩怨让你发现原来中国的银广厦,蓝田股份等案例早有前车之鉴。
成长、价值、不可知论;群众性瘋狂一种种投资信念和心理就埋藏在看似信马由细的字里行间。
如果你有过投资经历,如果你想认真地了解投资,你一定会明白,也一定得明白,投资与其说是一项技巧,不如说是一种理念。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潜在对手,了解他们的思维,行为甚至感情,这些往往才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
而这些,恰恰是比格斯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你的。
比格斯希望读者以印象派的眼光扫视投资这个行业以及参与其中的专业人士,让读者理解那些正在管理着他人金钱的男男女女的紧张、压力、失误和不安。在作者眼中,也许职业投资者或者“刺猬”们,在赢利和索取报酬方面是贪婪的。但是在需要为各种慈善或政治目的捐出金钱时,他们又总是极为慷慨。很多时候,他们捐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大把的时间,后者可能更为宝贵。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正逐渐成为新的乐善好施阶层。
这本书展现了不同投资者的反思和他们的逸事,多数与比格斯在摩根士丹利那些年月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有关:其他的则比较新,来自于其身为管理合伙人的那只对冲基金创建的过程以及后来的投资失误。在$中,你还将看到作者的一班投资界朋友和熟人,以及他对投资界生存之战的一点感想和回忆。
投资业最让人着迷的一点就是:在这个行业中充斥着迷人的人物。对冲基金业中强悍,偏执甚至古怪的角色似乎尤其多。刺猬是迷人的动物,而对冲基金——就像刺猬不知疲倦地寻找橡果那样不知疲倦地寻找投资机会,往往可以把这个族类性格中最美和最丑的方面都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