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众人皆知的事情
要利用大多数投资者已尽人皆知的信息赚钱,可能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投资者应随时牢记,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市场的参与者会让每一条新的信息体现在股价当中。这也说明了市场为什么不会像很多外行预期的那样。比如,当大多数投资者已预见经济衰退时,股票市场就会自动屏蔽有关经济的坏消息;当大多数人已经看到战争不可避免时,股票市场就有可能在战争即将爆发时开始反弹。
聪明的投资者对过时的消息置之不理。他们看重的是能给市场带来意外的信息。这种意外可能来自某些完全被市场忽视的事件(如当股市对经济形势看好时,经济开始萎缩),也可能是市场对预期事件的强度出现了误判(如低估了经济危机的深度)。因此,理性投资者会竭力判断当前尚未被市场全部接受的情景(可以观看和收听新闻,或是了解分析师的预期等),并将这一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值和担心进行比较。
坚信“这一次会不同”
约翰•邓普顿强调,在投资领域,最危险的一句话就是“这一次会不同”。对投资者来说,按照所谓的新时代理论买卖股票,绝对是不可原谅的大错,因为这些理论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产泡沫或经济衰退。聪明的投资者绝不会轻信这个认为以往经济规律不再适用的新时代。他们的批评性立场似乎得到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卡门•雷恩哈特(Carnien Reinhart)的验证,在《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一书中,雷恩哈特指出,在过去的8个世纪里,每次资产泡沫即将破灭之前,这个言论就会跳出来横行霸通。
过分关注宏观经济
很多人认为,投资者应对经济形势有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取得成功。他们坚信,强大的经济思维是正确把握买入和卖出时机必不可少的条件。或者说,他们只选择符合自己经济观点的股票(如在预测到经济衰退时,他们会买入具有防御性的食品公司股票)。但顶级投资者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例如,彼得•林奇就指出,在他做共同基金经理的时候,他每年只用15分钟的时间思考经济问题。他的理由是,宏观经济太复杂,太难以预测,以至于预测经济无异于浪费时间。即使投资者对经济做出了正确解读,他们也很难把这些认识运用于投资实务,因为经济现实与股票市场的行为之问没有什么关联。雷•达里奥(Ray Dalio)的观点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他提出警告,中央银行的干预甚至有可能得不偿失,也就是说,让股票市场与中央银行的预想背道而驰。此外,沃伦•巴菲特也认为,过分强调宏观经济会加剧组合的换手率,而这会让投资者付出代价(相关原理也可参考“过度交易”的讲解)。
在制定投资战略时,投资者应减少对宏观经济的关注,而首先提出这个观点的当属纯粹的微观投资者。但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个观点注定不会被宏观投资者所接受,实际上,他们的投资依据就是对资产泡沫和经济错配的预测。即便是像普莱姆•沃萨这样杰出的投资大师,也会依据经济观点拟定投资战略—至少重大的经济错配预期,应该在他们的投资决策中得到体现。
即便是名气更大的投资家,包括大卫•艾恩霍恩和沃伦•巴菲特,也不得不承认,在2008-2009年的股市崩盘后,不关心房地产泡沫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匪夷所思的。由此可见,尽管微观型投资者可以不必高度关注正常的经济周期,但他们绝不应对重要资产泡沫对经济的影响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