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误以为,他们可以在价格的最低点买入股票,然后在价格的最高点卖出。所谓的“抄底”(bottom fishing ),就是指投资者按兵不动,直到股价触底时才出手买进。而“挑顶”则是指投资者希望能赚到每一分钱,因此,直到股价达到最高点时才抛出。
“抄底”和“挑顶”的做法之所以备受欢迎,第一个原因就在于人的过度自信。现代行为金融学发现,普通投资者对自己确定买卖时机的能力信心爆棚。造成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这种做法似乎非常熟悉,而且这种做法也非常简单,但他们恰恰忘记了,投资不仅非常困难,而且极为复杂。毕竟,人们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易账户即可交易。因此,人们都愿意相信,找到市场的底部和顶部是现实可行的,唯一需要的就是一点点技术分析,再阅读一下,观察一下市场的行情,一切便唾手可得。
造成市场上流行“抄底”和“挑顶”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人都有“模式搜寻”的心理趋向。人们会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可预测、可理解的规律式,即便是噪声也不例外。因此,出于股票价格波动是有章可循的信念,很多投资者认为,只要“阅读”市场的规律,就可以找到它的底部和顶部。
但顶级投资者无一例外地都拒绝采取“抄底”和“挑顶”做法。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有人总能令人信服地找到一只股票的底部或顶部,因为股票价格的运动更多地服从于随机性法则。(令很多读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技术交易师居然也这么说。)在他们看来,“抄底”和“挑顶”的做法是鲁莽而不理性的,是过度自信带来的投机。更有甚者,他们甚至警告投资者,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抄底”可能会让他们错失真正有吸引力的股票,因为在出售买入之前,他 们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如果他们错过了一只股票,在股票从谷底反弹之后,他们更不愿意在上涨过程买入股票,因为这无异于让他们承认“抄底”失败,股价已进入上行通道,抑或是因为他们不在高于谷底的价位买入。最终的结果,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良机。同样,“挑顶”的投资者喜欢将股票紧紧地摄在手里,他们相信,一定在最高点卖出,不错过每一分利润。但是,他们往往与那个最高点擦肩而过,可是,他们又不情愿在低于最高点的价位卖出,在更多的情况下,当股价进入下行通道后,他们被深度套牢。
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教训,就是不应该只想着以最有利的价位买卖股票。约翰•邓普顿认为,投资者不应指望在底部或顶部10%的范围内买卖股票,而且大部分利润是在剩余的80%空间内实现的。聪明的投资者将他们的决策建立在公允价值和常识基础上,他们认为,价格的随机游走才是真正的规律。他们接受股票在买入会继续下跌或是在卖出后继续上涨这样一个简单事实。因此,他们会在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上渐进式买进。随后,当股价实现其全部潜在价值式,再循序渐进地卖出。他们用仓位的渐进积累和有序减少,印证了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