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长股是短期投资者的理想目标,但在错误的时机买入和退出可能会让投资者损失惨重,其原因可由以下建议及图17得到解释。
图17 快速增长型以及买入/持有/卖出的基本规则
图18即为典型的成长股—思科公司的股票。这家高科技公司在199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公开上市。IPO当年,股票既已达到较高价位,其历史市盈率达到25-30倍。然而,即便是按这样的估值,投资者还是明显低估了思科的潜力。在上市后的四五年间,思科的每股收益(EPS)实际上就创下95%左右的年均增长率。伴随如此强劲的增长,市盈率在1990-1993年之间逐渐回落到50倍左右。此时的思科股票已明显处于B阶段,而认同思科故事的真正成长型投资者,自然会大举买入这只股票。
图18 快速成长型股票的示例—思科(季度数据)
随后,尽管收益和销售动力十足,但投资者中已有人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股票的市盈率在1994-1995年已跌至仅有20倍出头(但依旧处于高位)。理智的成长型投资者可能已在低市盈率阶段买入更多股票。即便是在1993年5月市盈率最顶峰时买进的股票,到1995年5月依旧可以带来超过30%的回报率。
从1995年5月开始,市盈率再次强势反弹,到1998年夏季已达到50倍左右。当时,市场对互联网和高科技股的疯狂追捧已达到白热化程度,思科股票自然炙手可热。在无数几近狂热的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眼中,思科绝对是求之不得的大热门。但考虑到它的高估值以及年收益增长率已大幅降至41%左右,因此,谨慎的成长型投资者本应感到心惊胆战。到1993年5月,五年前买入的股票已升值10倍,那些当初成功抓住暂时性下跌而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在三年的时间里足以实现700%的回报率。这意味着,通过迟买(即在估值相对较高的B阶段中间)早卖(接近于C阶段),成长型投资者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回报。
从1998年夏季到2000年3月,思科的股票扶摇直上。实际上,这只股票已从每股13美元(1998年5月)涨至2000年3月的每股80美元。我们从图18中可以看到,每股收益率(EPS)已无法跟进股价上涨的步伐,市盈率攀升到不可思议的190倍!此时,很多人预感到不祥之兆,因为估值已近乎荒唐。
在20世纪90年代末,思科的成长率已远低于90年代初,而且公司规模太大,以至于即便是90年代末的低增长率也难以维系。此外,诸多迹象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股票被大量抛出,股价在2001年4月狂跌至13.63美元。仅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市值便剧减了83%左右。但牛市远未结束。2002年的8月8日,思科的股价创下新低,触底8.6美元。与2000年3月的最高点相比,股价整整下跌了约89%。我们由图18可以看到,市场正确地预见到收益和销售额增长率的骤减。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思科便已明显得进入D阶段,2000-2013年期间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仅为7.5%。随着投资者逐渐接受这一事实,市盈率也开始持续下滑,并最终降至与成熟型公司相对应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