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约翰.坦伯顿有句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满希望中毁灭。”“追高杀低”是所有投资者的通病,也是散户投资亏钱最主要的原因。这都是由于人性无法克服“贪婪”(因贪心而追高)与“恐惧”(因恐惧而杀低)这两项弱点所致。
约翰.坦伯顿讲了一个笑话来说明追高杀低的盲目:如果有5名建筑师都认为要建一幢大楼,那么这楼就是应该建的;如果有5名医生认为应该做某个手术,那么这个手术也就确实是非做不可的;但如果有5名股票经纪商建议买某只股票,那你最好不要买。这很好理解,经纪商其实是市场交易的催化剂,需要通过交易量的增长来维持生计,当他们纷纷向你建议买进时,其实这证明此时这只股票的价格已经上涨得比较高了,就需要寻找买主了。
当一波行情渐涨渐高时,其实也是泡沫和风险逐渐积聚的过程,但在表面的赢利效应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眼前的收益所吸引,希望将自己的全部资金投人其中。此时是资金投人最大化的阶段,往往也是股指面临着头部的时候。一旦后续资金流跟不上,不能维持不断提高的市场价格,行情就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
所以,坦伯顿说,在一个有风险的投资市场中,少数人赚钱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多数人只是参与或者赔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成为少数人, 成为少数的赚钱者?作为上个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坦伯顿认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和大多数人保持对立,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操作策略。也就是所谓“ 逆向操作法”,在投资者都感到悲观时买入,在这些人感到乐观时卖出。
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做法就是,当股市持续冲高、人人都想进场时,:作为少数者就可以逐步分批抛出,不要等市场下跌时才恐慌性抛售;而当行情一再暴跌,所有人都失望、悲观甚至绝望时,却可以分批吸纳。此时,因为在恐慌性抛售下,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可能出现被低估的价格。这和他的同门师兄弟沃伦.巴菲特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以最便宜的价格买下股票的时机,是在别人最绝望时。
坦伯顿于20世纪60至70年代投资日本市场可说是他最经典之作。现在日本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但在坦伯顿首次染指日股的时候,日本股市却是一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当时日股的总市值比一个IBM公司的市值还要少!因为日本在二次大战失败后一片狼藉,全国股票的市盈率仅个位数字。
正当人们纷纷远离日本股票市场时,坦伯顿大胆地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认为,虽然日本股市风险很高,但日股价格普遍偏低,已经接近了安全底部,于是,他开始大规模买进便宜货。
“我们买进了一些增长强劲及素质良好的公司,市盈率仅3倍,远远低于当时美国那些市盈率还是15倍的股票。最终,日本股票占了我们互惠基金的比重达一半,这是我们过去从未试过的,除了美股外,没有一个国家的股票会占我们的基金这么高比重。”坦伯顿说。
日本股票之中,当时坦伯顿吸纳了日立、日产汽车、三菱电子及富士胶卷等股票。后来,众所周知,日本在政府、企业及国民的努力下,战后重建得很成功,一跃跻身于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行列,日经平均指数节节上升。而当其他投资者跟风将资金投入日本市场之时,坦伯顿认为日股过高,因而趁机高位出货,狂赚了5倍以上!
坦伯顿实行逆市投资法,永远在市场最悲观的时候进场,这个投资法则一直未变过。近年的例子,还有在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半年后的1997年12月买进韩国基金、金融风暴年后的1998年8月买进东南亚基金,结果在美国减息的刺激下,新兴亚洲股市从1998年9月开始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