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投资"?
格雷厄姆对于"如何用自己的钱在市场上获得收益"这个问题,只提出了两个概念 : 投资和投机。
在«证券分析»里,根本就没有"价值投资"这个概念。在巴菲特的所有著作里,根本找不到"价值投资"这个词 !为什么?因为不论是理性的投资还是理性的投机,如果不是建立在对公司真实价值的分析理解之上,根本就是盲目的蠢货的投机行为!你读«证券分析»,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格老一直在说两件事情 : 企业的内在价值和股票的市场价格。以绝对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就拥有了安全边际,这样会将市场波动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所导致的本金损失的可能降到最低。
巴菲特说的"投资只有两个原则,一就是不亏钱,二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点",就是格雷厄姆安全边际的思想。而内在价值的衡量标准的最低线,就是清算价值,就是企业破产清算时的价值。如果企业濒临破产,股价必然非常低,如果你通过计算分析,以市场价格买入甚至比清算价值还低非常多,那你风险就很低而且有不错的利润。
企业破产有三种途径:第一,直接拍卖清算,将所有资产拍卖后的现金偿付债权人后,剩余部分为股东所有,在A股中一般由于维稳需要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除非企业的财务造假十分猖獗,比如蓝田造假案; 第二,企业重组,在美国企业重组主要是剥离亏损资产,留下可以继续创造现金流的资产继续经营,所得的资本分配,按照优先债权人,次级债权人,优先股股东,有协议的普通股股东和普通股股东的次序进行分配。而在A股由于是审核制度,在企业剥离亏损资产后残留A股上市公司资格这个壳子是很值钱的,所以有了借壳,这其实是一种制度套利,这中间的有些交易其实就和格雷厄姆的套利操作很接近了,只不过加了一些中国元素和中国的制度溢价。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亏损上市公司重组后的壳资源逐渐成为资本大鳄资本运作的标配,比如各个系---明天系,泽熙系等等手下都有大量的壳资源,也催生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生意---养壳与借壳。但是壳的价值,是由审核制度这种计划性的制度赋予的,是一种制度寻租,而不是由正常的市场赋予的。所以壳的价值的必然是主观的并且被内部人操控,垃圾股相对于账面价值的溢价,到底是壳的价值还是由过度投机所致,是没有客观标准去界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将,A股没有标准的"烟蒂法"标的。而且由于人为操作和投机,垃圾股在牛市时很容易成为投机工具,从而催生泡沫。第三,单一股东逐渐低价买入危机企业的股票,达到完全控股,撤换管理层和沉余的员工,出售亏损资产,从而减轻优质资产的运营压力,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逐渐提升。巴菲特购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和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后的一系列操作就是这一类型。
在格雷厄姆的时代,大萧条刚过去,人们没有钱买股票而且觉得股票交易就是赌博,大量公司的股票价格低于清算价值甚至运营资产,即使这个公司运营良好利润优厚,所以在格雷厄姆把他的安全边际的思想主要放在了如何正确确定企业的清算价值上,而不太考虑盈利能力。到了后来,美国经济崛起,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股票价格低于账面价值的数量越来越少。对于企业内在价值的确定,开始要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确认。巴菲特提出一个概念,"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它在剩余寿命中所创造的现金流的折现",就是著名的现金流折现法。但是以绝对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这一格雷厄姆思想的灵魂始终没有改变。
举个例子,董明珠在2015年股灾后在12-13元买入格力,刘姝威建议学生在股灾后以120-130元买入贵州茅台,宝万之争姚振华从10元开始一路买入万科A,这些都是标准的"价值投资"!现在有种观点认为"价值投资"就是买入大蓝筹而不论市场价格如何,或者买入低市盈率股票不论企业质地如何。这绝对是错的,任何股票都可以是"价值投资"标的,只要它的价格足够低,能够给你提供安全边际。就比如上边的例子,以120-130元买入茅台,甚至以200元买入都存在很高的安全边际,但是如果以800元,900元买入就不合理。以很低价格买入优质股,你可能得到戴维斯双击,但是以过高价格买入,你很能得到的就是戴维斯双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线投资,就是买入然后不管。这也是错误的,投资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要不断验证和探寻,不断推翻和重建。如果你买入后由于消息面,大股东增持,分红和重组等等原因使市场价格迅速上升,超过内在价值,那你就应该迅速卖出获利。比如,去年的方大碳素,由于企业一直处在亏损边缘它的股价一路走低,在2016年末进一步大跌,2017年初到8元左右盘整。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基本面,其实由于去产能钢铁价格上升,各大钢铁公司走出持续数年的亏损阴影而大幅生产,对上游的碳极需求大幅增加,方大碳素生产的碳极价格大幅走高,方大碳素的2016年4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好转,当时它的市盈率过高只是因为2016年前三个季度的拖累,其实它的股票价格已经大幅低于内在价值。
2017年的一季报和中报直接现实出方大碳素盈利的好转,股价迅速一路走高最高到40左右,而这时它的市盈率看似很低,但价格已经被高估了。当然,大多情况下市场重新发现内在价格偏离的速度是比较慢的。比如,青岛啤酒2008北京奥运会后盈利创新高,其后青岛啤酒股票价格在2009年创出最高价,之后一路下滑。主要原因是全国各大啤酒厂商比如华润,燕京等等以及国外啤酒巨头的进入,在剧烈的竞争下企业的为了竞争市场份额,采取外延并购,价格战等等策略,而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导致青岛啤酒的利润表非常难看,到了2016年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但是在这背后如果你仔细分析,会发现在剧烈的竞争过后,全国大部分竞争力弱的啤酒企业纷纷倒闭或者被兼并收购,比如哈尔滨啤酒,黄河啤酒,三得利等等。全国的市场份额基本上被华润,百威,青岛,燕京等几个巨头瓜分,竞争格局逐渐稳固下来,啤酒业巨头的竞争开始从低价品种往高价品种发展,毛利率逐渐提升,盈利水平好转。在经历2016的大跌之后,青岛啤酒在2017年进入盘整期最低到28-30元,市场价格已经低于内在价值。2017年末,由于复星进入青岛啤酒和啤酒业普遍提价的消息刺激,青岛啤酒开始了价值修复,短短10余天上涨致43元。
读一读现代商业的历史,你会发现伟大的企业家在用自己经营积累起来的资本进行投资时,回报率高的惊人,丝毫不必巴菲特差,比如卡内基,摩根,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等。而反过来看,牛逼的投资者用自己投资积累起来的资本收购企业经营时,经营管理也是顶尖水准,最典型的就是巴菲特。为什么?因为投资和经营本来就是商业这枚硬币的两面,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这些人的投资思想和经营思想,归根结底,都是他们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对现代商业和市场的理解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