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经营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对于主板上市的成熟企业而言,虽然已经度过了初创阶段,但此类公司仍然属于成长型企业,盈利模式、市场开拓等都处于初级阶段,经营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因此,在首发办法的制定过程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考虑上市公司经营的风险,对企业存续期、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都作出了相关规定,同时在延长保荐期,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作出了要求。
二、创业企业的技术风险
创业板的推出, 目的是希望支持包括高科技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然而高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转化为现实的利润需要特定的过程和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而言,其技术风险往往难以为行业外人士识别和判断。
监管部门为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加强了对创业板公司的退市约束,提出了退市风险提示和交易所制定退市规则的要求。所以,投资者在投资前应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三、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诚信风险
监管部门对于首发企业的审核属于合规性审核,申报材料的质量由中介机构负责。保荐人、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绝大多数能够勤勉尽责,但也不能认为创业板可以完全杜绝中介机构的风险。当然,这个风险并非创业板所特有。
此外,依照创业板的进入标准,对于创业者而言,创立企业三年就可以挣得亿万身家,一旦判断企业已经被市场高估,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套现欲。禁售制度只是起到一时的作用而已,创业者只需把“泡沫”维持到成功套现之后,一切便显得悄无声息。以中小板来看,中小板的企业高管为套现而辞职的大有人在,那么,创业板沦为“套现板”的概率自然更高。
四、创业板公司股价的波动风险
一直以来,在中国股市优秀的公司与优秀的股价通常是两码事。以与创业板类似的中小企业板块为例,一些公司上市当天可以立涨300%,随后股价就一落千丈。对于创业板来说,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盘子更小且高度依赖技术--盘子小意味着股价容易被操纵,依赖技术意味着炒作不缺题材,二者一结合便会给投资者留出巨大的想象空间。
举例来说,对于某个股来说,如果某“专家”跳出来说这家公司的技术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股价便可立马翻倍;如果又有两位“专家”站出来持反对意见,股价立刻就会腰斩;主板企业炒概念多少需要点财务指标支撑,创业板却有可能纯粹依靠概念定价,最终很可能沦为“概念板”。
五、盲目炒作风险
在创业板设立初期,由于上市公司的数量少、规模小,便于机构炒作,加之投资者一贯的“炒新”行为,短暂的过度“繁荣”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投资者带有很强的投机心理,试图以小博大的话,必将会承受巨大的风险和心理压力。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由于资金水平有限,还是应该提前打好预防针,防止泡沫破裂带来的巨大损失。
六、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
企业的快速成长本身就难以持续,而对于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来说,市场的波动、技术的更新、团队的离散,再加之创业板的“直接退市”规定,足使创业板上的企业活得小心翼翼。
“直接退市”规定指出,即便企业没有出现亏损,只要出现以下情形之一且限期内不能改善的则将启动退市程序:
(1)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净资产为负;
(3)股票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
也就是说,创业板不会出现ST,.ST等警示过渡阶段,在主板市场上,无数公司连续亏损却通过买壳、借壳最终重组故事将不会在创业板发生。创业板极有可能成为“退市板”。说实话,内地创业板的市场化发行、做市商制度、监管水平与中国香港相比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