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必须要谈到价值投资的三大基本概念,即正确的态度、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对此,国外投资界的大亨和股市相关理论的奠基人都有着一番解读。
格雷厄姆注重以财务报表和安全边际为核心的定量分析,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购买廉价证券的“雪茄烟蒂投资方法”;而另一位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重视企业业务类型和管理能力的定性分析,而他也被誉为“关注潜力股”的先驱,他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方法,比格氏价值投资更进一步。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更接近于菲利普•费雪。
简单说,格雷厄姆要的是好价格下的好公司,安全第一;费雪和彼得林奇更看重好公司配好价格,更喜欢潜力股。特别是彼得林奇,他的书里动不动就是“十倍股”这样的词,格雷厄姆要是看了他的书得惊讶死。而巴菲特是集大成者,他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价值潜力投资法,把价值投资带进了另一个新阶段。巴菲特说:“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钱。本倾向于单独地看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巴菲特说,他的血液里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但是没有费雪,他根本不会挣这么多钱。把这些著名投资大师关于价值投资的经验概括起来,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操作法则,用来考察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
第一,考察企业家和管理团队。看管理层是否正直诚信、有能力。有能力才能把一家公司做大做强,有诚信才可能分享成果,给投资者分红。在中国,这个方面还是很难把握。因为在当前阶段,中国社会诚信度不够,企业违反诚信原则的成本太低。另外,中国企业家太“低调”,投资者有时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实际控制人。他们也很少在公开场所去发表上市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思路。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股市的散户投资者中有90%的人甚至不知道所持股票的当家人是谁,更谈不上对这个当家人品行和行事风格的判断。而且中国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央企或者地方国企,他们本身就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并不是独立的企业家。因此,在这个方面的考察工作有难度。
第二,重视现金流量原则。财务分析是我们对企业素质考察的一种手段,但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年报容易出现造假现象。所以有时需要我们要有眼力,要注意观察他们的现金流,因为这是识破造假的关键。现金流是一家公司现金收支情况的一个表现,不代表公司的营利情况。当然,经营性现金流达一定正额,表明公司回款比较好,不存在收不回的问题,对公司经营有好处。
第三,一定在价格被低估时才考虑买入。当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才能买入,不管这家企业有多好,若价格已经高于其内在价值,这应该抛出或者规避。
第四,耐心持有。既然如此深入细致地去研究一家企业,若这家上市公司符合条件就应该买入并耐心持有。若我们花费了半年时间去研究一家企业,买入后一个星期涨10%,我们就卖出,那根本就不叫价值投资。考虑中国股市特有波动周期,我们也很难像巴菲特那样如此长期地持有一家公司股票。我个人建议持股周期应在6-24个月左右。另外中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信息的可靠性也要打问号,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投资者要多实地走访上市公司,亲身了解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