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股票账户里有五十多万,在他自己看来,对于炒股似乎颇有心得。
自信满满的十年炒股经验,他却亏掉了一套房
我具体不太清楚他到底做什么工作,但是偶尔几次吃饭的时候,他抢着要开发票,抬头写了某个律所,在我看来,至少应该可以算作中产。但最终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否真的在那工作,因为总感觉他时间很自由,自由到似乎是自己专职在炒股。
2012年有次到他住的地方,让我开始认真的关注到他,也开始关注他炒股的情况。房子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段,不大,但却似乎是被隔开了几个单间,公共空间只留了过道,而他自己住的是其中一个隔间,而我能确定的,是这个房子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租的,房租是他的一部分收入来源。但隔成这样,房租也收不到多少。
后来稍微熟悉了一点,一次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说起他之前最成功的一次投资就是06年买了套小房子,在中国房地产行业黄金十年开始没多久的时候投资,当然算是成功。但他09年的时候把投资的这套小房子卖了,于是股市里的钱大部分是这时候挣到的钱。他在12年的时候讲把这段当做成功的投资案例讲给我听,至少在当时他没太表现出后悔,也许是装的,也许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他觉得他的未来炒股之路会充满希望。
他不算是纯技术的交易风格,总体也还是会基于自己的那套理论选股,不同于一般的散户,他几十万资金,往往持有二三十只股票,然后,他还开了融资融券。在有他自己交易理论的前提下,他也按照自己的原则注意分散,一切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我没有问过他的理论,虽然他有时会乐意跟我讲一下他的思路,当然主要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但于我而言,我只能看结果,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而不是一定追求自己的某个理论。有时候,一旦过于专注而不足够专业,就会把目标从盈利本身转变为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有可能变成对错误的坚守。却忘了,盈利结果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不是其他。
他持股分散,却也依然短线交易,二三十只股票,每天每只股票一两百股的调仓变换,我见过他打的对账单,两三个月能打出来厚厚的一摞纸。而更夸张的,是他自己有个小本,会清晰的记录每天每只股票的持仓以及交易明细,他不相信券商的系统。每天收盘以后,他要核对券商的显示和自己的小本记录是否一致,而当时打出来那么一厚摞对账单,是因为他觉得某一天券商的数据不对,他要从头开始查,似乎他的亏损是券商捣了鬼。
事实当然是券商的系统没有问题,而他,为此计算了一个晚上。专注是专业的基础,但是当一旦太过在乎了,可能就会偏离真正应该关注的方向。他很努力,是我见过非常努力的一个投资者,但在我看来,他80%的努力都是无效的,比如自己记账,比如每天的核对,比如每天不必要的担心。
当然,他时运也不好,11年到14年的市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本身就很难赚到钱。而他在很难赚钱的阶段,频繁的交易,频繁的换股,频繁的割肉。我没有看过他的股票,虽然他的持仓常常二三十只,他也偶尔跟我提过,但我从来记不住,因为太多了,并且他还总换。
也许这几年间他挑到过好股票,毕竟13年半年以后,部分创业板的股票已经开始有机会了。但是那有什么用的,好票往往拿不住,主升浪赚不到的话,短线的小幅盈利怎么抵得过频繁的亏损。总之到了14年底的时候他账户里只剩下20万左右了。
后来,牛市来了,但牛市似乎和他没有什么关系。短线做习惯了,亏多了,也就亏怕了,涨了也拿不住。他的账户再也没有到过最初我认识他时的50万。
股灾之后,我再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说打算销户了,账户里只剩十来万,当初卖房赚的钱基本上没剩下什么。他说销户的原因是打算到一家券商做客户经理,从业人员不能炒股。对他而言,我真心觉得挺好,有时候,不能炒股反而是一种保护。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我知道,他不会是我见到的最后一个类似情况的人。但我希望,见到的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