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的背景下,锂电池技术成为驱动这场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这场技术竞赛早已进入“下半场”,未来的赛道不仅比拼能量密度,更是比拼技术深度与破局能力。传统液态锂电池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固有的安全隐患、能量密度瓶颈等问题逐渐显现。固态电池,以其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圣杯”。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将于11月7日在重庆召开锂电池新技术发布会。作为这场锂电技术竞赛中的异军突起者,能否托举起备受期待的锂电“圣杯”?
全球动力电池领跑者,如何坐稳电池“超级大国”交椅?
在全球锂电池版图中,中国以产能与装机量双双登顶,但这份优势并非永久稳固。随着全球新能源市场步入深水区,中国能否继续掌控技术话语权,攀登更高的技术山峰,成为当下亟待解答的命题。
当前,世界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发展难题和技术难点是什么?
首先,随着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发展接近极限,安全性问题也随之凸显。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安全和可靠性,热失控、电池性能衰竭等问题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电池安全性的提升空间巨大。
能量密度和电池安全就像跷跷板的两端,经常顾此而失彼,迫使消费者必须要在电池安全和使用效率之间做出选择。想要追求更高安全,就要牺牲里程、牺牲充电速率,而选择能量密度较低的电池;而想要追求高续航、快速充电,就要部分牺牲能量密度。这种两难境地严重降低了产业效率。
再则,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今年前八个月,动力电池的总产量达到了419.7GWh,但实际的装车量仅为219.2GWh,装车率仅为52%。这一现象意味着有超过100GWh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对于蓬勃发展的动力电池产业而言,过剩产能如何通过创新技术转化成优质产能,也是行业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答题。
在未来市场中,中国锂电企业还要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必须扫清积弊,迎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破局:共同开启固态电池技术新篇章?
在固态电池领域,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力量。太蓝新能源以其“创新拳”应对行业挑战,展现出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突破与决心。研发实力方面,今年4月,太蓝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720 Wh/kg能量密度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这一成果刷新了锂电池在单体容量和能量密度方面的行业纪录。此外,太蓝新能源已完成六轮融资,这进一步证明了市场对其技术创新和商业潜力的认可。
太蓝新能源宣布召开技术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联合长安汽车举办,将面向全球首次发布颠覆性的创新技术。自今年8月长安汽车瞄准固态电池,入股太蓝新能源,市场普遍关注双方的合作进展?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主机厂和电池行业黑马强强联手,是否能真正解决一直以来的技术难题?包括材料、成本、产业化速度等等。本次发布会或许聚焦于此。与此同时,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发布,更预示着这项电池技术的装车量产指日可待。
太蓝新能源最新官方消息透露,即将举行的发布会或将聚焦隔膜技术的重大突破。另外,从其发布的官方海报可预见,此次技术创新的核心亮点在于行业高度重视的安全性与规模化应用。太蓝新能源的这一技术革新,有望对固态电池领域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革命性影响,其前沿技术成果或将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
中国企业能否托起“锂电圣杯”,持续为全球优质产能充电?
太蓝新能源作为一家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普及的中国企业,已逐渐进入公众和行业的视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太蓝新能源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哲理的生动体现。
自2018年成立以来,太蓝新能源积厚成势,在技术创新和产业推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固态电池行业的深度参与者,太蓝长期把固态锂电池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落地作为重中之重,研发出超薄致密复合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高容量先进正负极材料、固态电池一体化成型工艺等一系列先进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已经量产多款半固态锂电池,并在部分细分市场实现产品批量交付,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太蓝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持续进取,也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自主创新树立了典范。太蓝新能源的创新成果预示着中国制造正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新阶段,始终以先进的能源技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
11月7日,又一创新型技术将在山城重庆揭晓,届时,我们或将见证中国固态电池产业一次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