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是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投资回报率曾一度神奇地高达2500%。
据统计,美国基金经理管理1只基金的平均时间为5年,而我国历任基金经理的平均“寿命”只有18个月,以至于有人巧改清人的名诗,以“基金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天”描摹我国基金经理的生存现状。相比之下,“早生华发”的林奇,管理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麦哲伦长达13年,堪称基金经理的“寿星”了。
《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肠肥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
林奇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勤奋。
林奇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上跑腿”,他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3个小时,每年行程10多万公里,连午餐时间都安排与公司洽谈。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他成功的秘诀是“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
2.灵活。
林奇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选股灵活多变,他说:“我从来就没有全面的战略,完全是经验主义,像受过训练的警犬一样嗅来嗅去,总可以找到被低估的股票。”他在麦哲伦基金公司选择的股票主要有5种:中、小规模成长型公司,前景有所改善的公司,被低估的循环型公司,高收益和分红增长的公司与企业真实资产被市场低估的公司。此外,外国股票还在基金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3.常识。
林奇不相信技术分析和股市预测,只相信生活常识。林奇第一准则:绝不投资于任何你画不出来的东西;林奇第八准则:如果你爱上这家商店,多半会爱上它的股票。林奇最喜欢的投资灵感来源是伯林顿商厦。他带着三个女儿去选购圣诞礼物,发现“美容小店”投资机会的故事,是林奇利用常识选股的生动写照。
4.耐力。
林奇说:“不论你使用什么方法选股或挑选股票投资基金,最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种能力,即不理睬环境的压力而坚持到投资成功的能力;决定选股人命运的不是头脑而是耐力。”
林奇与巴菲特有许多相同之处:
他们都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都专注公司分析,不喜欢技术分析;都只投资自己熟悉的公司,注重上市公司调研;都偏好竞争不激烈的公司、持续增长的公司;都强调安全边际原则,要求买进价格低或合理;都强调坚持长期投资,耐心比头脑更重要等。
但他们不同之处也非常突出:
(1)林奇虽然也专注公司分析,但因为管理共同基金,角色定位没有巴菲特彻底;巴菲特则完全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投资。
(2)林奇的选股比较灵活,各种类型的股票都可以考虑;巴菲特选股集中在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杰出企业,即具有特许权和“护城河”的优秀公司。
(3)林奇是共同基金中分散投资的卓越代表,他分散投资与共同基金的规则有关,也和自己的超常勤奋有关;巴菲特是集中投资的卓越代表,研究和投资的公司比较集中。
(4)林奇虽然也主张长期投资,但习惯一次买一批公司,然后很快淘汰掉表现不好的公司,每年的换手率超过100%,林奇的后悔清单中,一长串都是好公司卖得太早;巴菲特的持股长期而稳定,少数核心企业甚至被列为永久持股。
(5)林奇喜欢频繁地做小的决定,认为每次只做小决定,即使犯错也无关痛痒;巴菲特喜欢-年只做几个大的决定,认为应少决策、少犯错。
(6)林奇是现代投资的代表,进取、繁复、灵活、分散、变化,追求资本的快速增值,投资的初衷和本质有所异化;巴菲特是传统投资的代表,稳健、简单、朴素、集中、持久,追求投资和生活方式的完美融合,符合投资的初衷和本质。
1990年林奇急流勇退,宣布退休。但他的投资哲学在全球广泛传播,对基金经理和投资大众影响深远。他在享受着亲情的同时,也享受着独立投资的快乐。也许,只有内在冲动,没有外在压力的投资者,才有可能夜夜安枕、乐在其中,达到投资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