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理念之重视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品质

巴菲特投资理念之重视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品质

2018-11-17 09:05:26  来源:巴菲特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7分钟的时间

巴菲特投资理念之重视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品质

时间:2018-11-17 09:05:26  来源:巴菲特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凡是伯克希尔所收购的公司,都必须有值得他赞赏和信赖的管理人员。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对管理人员的最高赞美是,永远以身为公司负责人的态度作为行事与思考的准则。巴菲特对于那些能看重自己的责任,完整而翔实地向股东公开所有营运状况以及有勇气去抵抗所谓“盲从法人机构”,而不盲目追随同行行为的管理人员,持极为敬佩的态度。

巴菲特说:“管理人员把自己看成是公司负责人,就不会忘了公司最主要的目标一增加股东持股的价值。同时,他们也会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个目标,做出理性的决定。”

明确地说,他考虑管理层的主要因素有:

(1)管理层是否理智

分配公司的资本是最重要的经营行为。因为资本的分配最终将决定股东股权的价值。根据巴菲特的观点,决定如何处理公司的盈余,转投资或者是分股利给股东是一个牵涉逻辑与理性思考的课题。巴菲特认为理性是他经营伯克希尔公司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质,而这个特质通常是其他企业经营者所欠缺的。

如何运用盈余与公司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随着公司的成长,它的成长率、销售、盈余以及现金流量都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在发展阶段,开发产品和建立市场得花去很多钱。接下来是快速成长的阶段,公司开始获利,但快速的成长可能使得公司无法负担;因此公司通常不只保留所有的盈余,也以借钱和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措成长所需的资金。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公同的成长率减缓,并开始产生发展和营运所需的现金盈余。最后. 个阶段衰退期,公司面临销售和盈余的菱縮,但仍继续产生过剩的现金。

在第三和第四个阶段中,特别是在第三个阶段,公司最常面临到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盈余?”如果将过剩的现金用在内部转投资上,而能获得平均水准以上的股东权益回报率一高于资本成本,那么就应该保留所有的盈余做转投资,这只是基本的逻辑罢了。如果用做转投资的保留盈余比资本的平均成本还低,这么做就完全不合理了。这也是般的普通常识。

只有其投资报酬在平均水准甚至是平均水准以下,但却一再产生过多现金的公司,可以有下面三种选择:

①它可以忽视这个问题,以低于平均的回报率继续做转投资。

②它可以购买成长中的企业。

③把盈余发放给股东。

这就是巴菲特判断管理阶层优劣的关键。不良的经营体系因缺乏理性思考,而会在这里犯错。

一般而言,管理阶层会在认为回报率过低只是暂时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做转投资。他们相信以自己的本领,一定可以帮助公司赚钱。股东们被管理人员预测公司情况一定会改善所迷感。如果公司一直忽略这个问题,现金将逐渐被闲置,股价也会下跌。一个经济回报率低、现金过剩、股价偏低的公司将会引来入侵者,而这通常就是丧失经营权的开始。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主管人员一般会采用第二个选择:收购其他成长中的企业,促使公司成长。宣布收购计划可以激励股东,同时也能吓阻人侵者。然而,巴菲特对于那些需要靠收购换得成长的公司持怀疑态度。原因之是,成长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原因之二是,整合并管理新的企业容易犯错,而这些错误对股东来讲就是付出昂贵的代价。

巴菲特认为:对于那些过剩现金不断增加,却无法创造平均水准以上的转投资回报率的公司而言,唯合理而且负责任的做法是将盈余返回给股东。因此,有两个方法可以使用,即提高股利或买回股票。

巴菲特相信,只有当投资人拿着现金所做的投资,比公司保留盈余转投资的回报率来得高的时候,这才是一件好事。多年来,伯克希尔已经从其资本上获得很高的回报率,而且一直保留所有的盈余。在回报率高的情况下,如果把股利分给股东反而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毫不意外地,伯克希尔完全不支付股利。而且股东对此也都没有意见。

巴菲特1985年向股东提出了3个股利选择:

①继续将盈余转投资,不发放现金股利。

②发放营业盈余5%到15%的现金股利。

③以一般美国产业的股利发放标准,发放盈佘40%~50%的现金股利。

在所有回应者之中,有88%的人倾向保持原来的政策。这项对于股东信心的最终测试,促使公司将100%的盈余用于转投资。伯克希尔的股东对巴菲特深有信心。

有时候,股利的真正价值会被误解。同样地,回归盈余给股东的第二种方法一购回股票 也会被人误解。事实上,从各方面来看,采取这种做法对股东的利益较不直接,也不具体,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成效。

巴菲特认为:以购回股票的方式处理盈余,报酬会是双倍的。如果当时的股票价格低于它的实质价值,那么购买股票是很正确的做法。假设某公司的股价是50美元,而它的实质价值应该是100美元。那么每花1美元钱购买股票,所获得的实质价值就有2美元钱。这种交易的本质对于选择继续持股的股东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除此之外,根据巴菲特的说法,如果企业主管积极地投人股市买回自己公司的股票,就表示他们以股东的利益为第一优先,而不是只想草率扩展公司的架构。这样的立场带给市场利多的信息,并吸引另外一批投资人, 他们寻找能够增加股东财富的绩优公司作为投资目标。通常,股东会有两次的获利机会,一次是在初次买入股票时,一次是在股市投资人对这只股感兴趣时。

(2)管理层对他的股民是否坦诚

巴菲特极为看重那些完整且翔实报告公司营运状况的管理人员。尤其尊敬那些不会凭借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 隐瞒公司营运状况的管理者。他们把成功分享给他人,同时也勇于承认错误,并日永远向股东保持组诚的态度。

财务会计标准只要求以产业类别分类的方式公布商业信息。有一些管理者利用这些最低标准,把公司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归类为同一个产业类别,借此混淆投资人的视听,使得他们无法掌握有关自身利益的个别商业动态。

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不但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标准,还提供了许多额外的信息。巴菲特详列了伯克希尔所有的企业的个别盈余以及其他认为可以帮助股东分析公司营运状况的相关资料。巴菲特敬重那些采用同样坦白作风向股东公布资料的企业主管。

他同时也赞许那些勇于公开讨论失败的企业主管。根据巴菲特的说法,大多数年度报告都是虚假的。每个公司多多少少都会犯下.些大小不等的错误。 他相信,大多数管理者所提出的报告都过于乐观,而不据实以报。这或许可以照顾到他们自己短期的利益,但是长久下去,每个人都会受害。

在他对伯克希尔股东所作的年度报告中,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的经济现况和管理成果,不论好坏,都保持公开的态度。他曾经承认伯克希尔在纺织业和保险业上面临了困难,也承认自己在管理这些企业时所犯的错误。在伯克希尔哈萨威1989年的年度报告里,他开始以一个名为“头二十五年的错误(精简版)”的正式行动,列出他曾犯下的错误。两年之后,这个行动改名为“每日错误”。在这里,巴菲特不只承认错误,也列出因为他未能适时采取行动所丧失的机会。有人批评巴菲特之所以能轻轻松松地公开承认错误,是因为他拥有伯克希尔企业42%的股权,根本不必担心饭碗不保。这的确是事实。但除了这些批评之外,营运报告上的改进也是有目共睹的。巴菲特相信,开诚布公至少能带给管理者与股东相同的好处。他说:“误导他人的主管,最后也将误导自己。”

(3)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如果管理层坚持面对错误可以增长智慧及受信赖度,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的年度报告只宜扬成功的业绩呢?如果资本支出的配置只是如此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怎么会有那么多资金运用不当的事情发生呢?巴菲特认为就好像旅風盲目地行动一样,企业的管理者会自然面然地模仿其他管理人员的行为,不管那些行为是多么愚蠢,多么违反理性。

巴菲特承认,这是他企业生涯里最让他惊讶地发现。在学校里他直以为,企业界那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都是诚实而聪明的,而且懂得做出理性的营业决策。等到真正踏进了企业界,他才知道,“一旦盲从法人机构开始发酵,理性通常会大打折扣。”

根据巴菲特的说法,盲从企业的行为会出现3种情况:第一,一个机构拒绝改变它目前的运作方向;第二,如同工作量扩大,占满所有可利用的时间样, 所有的计划与并购行为,也将消耗全部的可用资金;第三,领导者在任何企业上的行动计划,不管有多愚蠢,都会迅速获得属下的支持,他们提出详细的回报率及策略研究作为回应;第四,同级公司的作为,不管它们是正在扩张、收购、制定主管人员的薪资或者做其他的事,都会毫不犹豫地被仿效。

巴菲特投资理念之重视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品质

国家偿金公司的负责人杰克.林区,帮助巴菲特发现这种盲从行为的毁灭力量。当大多数保险公司在收益不足,或甚至赔钱的情况下承保的时候,林区拒绝遵循这样的市场趋势,他不接受这种保险。同样地,在储贷业界通行的策略偏离正轨的时候,芒格与巴菲特当机立断改变储贷公同的投资方向。

巴菲特和芒格的确不必担心会丢掉饭碗,这使得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做些不寻常的决定。巴菲特认为,这些盲从的企业通常与股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因为管理层本身不愿意接受公司基本方针的改变。即使管理层接受公司若不改变就得面对倒闭的可能,对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实施改革计划还是很困难。大部分人情愿屈服选择收购新公司,也不愿面对眼前财务上的问题。

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为什么会这样做?巴菲特指出3个他觉得对管理层行为影响最深的因素:

①大多数的管理者不能控制他们行事的欲望。这种渴望板度活跃的行为,通常在购并接管其他企业时找到宣世。

②大多数的管理者常常会和同业及其他产业的公司比较彼此之间的销售.盈余和高级主管人员的薪酬。巴菲特提到,这样的比较引发了公司管理者的极度活跃行为。

③巴菲特相信大多数管理者对自己的管理能力过分自信。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拙劣的资金分配。巴菲特指出:公司的行政总裁通常因为是在行政、工程、行销或生产等方面有杰出的表现而升到目前的职位。因为他们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经验,大多数人转而向他们的幕僚、顾问或投资银行寻求意见。就在这里,盲从法人机构的行为开始介人决策过程。如果行政总裁想要从事-项投资回报率必须达到15%,才能算是投资成功的收购行为,则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幕僚可以完全面不改色地提供一份回报率刚好是15.1%的评估报告

最后一种情况是 不经过大脑的模仿行为。如A、B、c三家公司的营运模式相同,那么D公司的行政总裁也会认为,我们公同采取相同的模式也一定可行。

在向一群圣母大学学生演说时,巴菲特展示了一份列有37家投资失败的银行机构名册。他解释说:尽管组约股票市场的交易量成长了15倍,这些机构还是失败了。这些机构的主管都拥有非常高的智商,而且努力工作,对于成功更是有强烈的欲望。巴菲特停顿了一下,以他的双眼巡视整个房间,然后严肃地表示:“你们想想看,他们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我将告诉你们为什么,因为同业之间不经大脑的仿效行为。

关键字: 股市趋势列出
来源:巴菲特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