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运通公司股票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巴菲特在奥马哈国家银行挖来了约翰.哈丁,把合伙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交由他负责。上任前巴菲特特意提醒他:“我不知道我还要做多久,但如果我辞职了,你也会失业。”
事实上,巴菲特追逐财富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哈丁本来打算跟巴菲特学会投资后自立门户;后来他才意识到这种想法有多愚蠢,因为巴菲特实在太优秀了,他非常放心地把自已的大部分积蓄投入了巴菲特的合伙公司。
巴菲特正在积极寻找下一个“猎物”,科文给他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一家纺织品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目前正在以低于资产价值的价格准备出售。这家公司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最初的打算是买下这家公司,清算资产后出售以获得利润。因此他开始四处搜集资料,经过观察分析后,他开始有条不紊地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
1934年,西伯里.斯坦顿接管了这个公司,为了拯救这个破旧的纺织工厂,他和他的弟弟投资了1000万美元用于工厂的现代化改造。他们的努力使公司的生意出现了短暂的兴隆,但竞争的压力仍然无情地威胁着他们的工厂。1954年,斯坦顿将哈撒韦和另外一家精细纺织公司伯克希尔合并,试图增强整体竞争力。
但伯克希尔的主人蔡斯拒绝为现代化进程投资,他反对西伯里.斯坦顿对现代化的需求。但新合并的公司仍是斯坦顿说了算,他简化了工厂的生产线,重点生产人造丝,并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此时他的弟弟奥梯斯开始怀疑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可斯坦顿拒绝放弃复兴工厂的想法。
斯坦顿也许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投资回报,他唯一关心的事就是让工厂继续生存下去。他不停地往纺织工厂砸钱,而过低的纺织品价格却使他的投资颗粒无收。
三年的时间,斯坦顿投资了1100万美元来发展伯克希尔,但结果是亏损220万美元。他生产的产品无法在8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到1961年底,伯克希尔只剩下7家工厂了。
1962年,巴菲特已经算出,注入伯克希尔.哈撤韦的资金价值约为2200万美元,也就是每股约19.45美元。可公司在连续九年亏损之后,股票的价格仅为7.5美元,于是巴菲特开始毫不犹豫地买进。
但问题是,只要有人知道巴菲特在买哪只股票,就会有人跟风买进,这样很容易推动股价上涨。巴菲特想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通过经销商布朗来买进股票。因为这家公司保密工作做得最好。
通过坚持格雷厄姆的交易方法,巴菲特每年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20%以上,他的交易次数并不频繁,因为他更喜欢长期投资。巴菲特总是喜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断压价,只有价格符合他的要求,他才会买入,否则不予考虑;他从不会因为非常想得到哪只股票而提高自己的报价,这似乎已经成了他的交易原则。
科文是奥梯斯的朋友,因此可以很方便地打听到公司的内部情况。他告知巴菲特,现在斯坦顿和奥梯斯兄弟俩关系不和,后者认为斯坦顿不应该满足工人对提高工资的要求,他也不赞同让杰克当公司的继承人,他认为更适合的人选应该是现任的副总裁蔡斯。
巴菲特还是决定亲自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拜访一下,以求了解更多他想知道的事情。他发现斯坦顿桌子附近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看来这个男人通常是让别人站在他面前和他讲话。
巴菲特问斯坦顿对下一次要约收购有何打算,他显得相当坦诚。斯坦顿反问道:“你打算以什么价格卖出呢?”
“11.5美元。”巴菲特的回答简洁而肯定。斯坦顿当面答应了。
然而不久巴菲特收到了一封信,信中的要约收购价格赫然写着11.375美元,巴菲特立刻火冒三丈:这个价格比之前的协议价格少了12.5美分,这是一种欺骗,事实上之前他们已经握手成交了。
巴菲特托科文去说服斯坦顿不要耍花招,可斯坦顿一口否认了与巴菲特的口头协议:“那是我的公司!我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显然是个错误,他也会为自己的这个错误付出相当的代价。因为巴菲特已经决定不再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相反,他要得到伯克希尔。
巴菲特认为,这是一家破败的、看不到希望的企业,但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更关键的一点是,他认为斯坦顿不值得拥有它,他和他的合伙人才是伯克希尔真正的主人。
巴菲特千方百计地搜集更多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并试图说服他们以市场价格将股票转手于他。他先是在自己同学成立的合伙公司和格雷厄姆追随者们手里,收买了他们各自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然后,他又去了一趟新贝德福德,这次是去看看继承人杰克。这个人将是斯坦顿的接班人,重要的是,他想了解一下他是否具备成功企业家应有的素质。
然而杰克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巴菲特的拜访,派董事会主席蔡斯带他到工厂看看。当时蔡斯47岁,真诚而稳重。当然他还不清楚自己会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有力竞争者,他耐心地给巴菲特讲纺织生意上的相关事情。在与蔡斯相处的两天时间里,他的诚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巴菲特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蔡斯认为,斯坦顿将大把的钱投到这样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行业实在是不明智的做法。
紧接着,巴菲特开始积极争取更多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包括蔡斯家庭成员所拥有的股票。最后一个目标就是奥梯斯,巴菲特约奥梯斯夫妇在新贝德福德的沃姆苏塔俱乐部见面。席间,巴菲特提出购买奥梯斯手里的伯克希尔股票,而对方的条件是只要他的报价与斯坦顿一样即可,但他的妻子出于家族情结,希望能保留几股作为纪念。巴菲特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我想要的是2000股,而不是1999股。”
巴菲特得到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2000股,这样他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权高达49%,已经具备了控制这家公司的实力。4月的一天,巴菲特约蔡斯在纽约会面,他请蔡斯吃冰激凌,很快就切入正题:“我认为有个职务比较适合你,由你出任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总裁,你看怎么样?”巴菲特解释说他已经实际控制了这家公司,并打算在下一次董事会上选举新的管理层。蔡斯被这突如其来的美差吓到了,但这确实是真的,他答应在选举之前保持沉默。
斯坦顿曾经独裁式地统治着伯克希尔.哈撒韦,但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连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蔡斯也对他敬而远之。1965年4月14日,在董事会选举的特别会议上,巴菲特凭借多数票被选为执行董事。几周后,一则新闻报道激怒了巴菲特,报纸头条就是“‘外部利益' 接管公司”,这个事情让巴菲特想起了投资丹普斯特公司的教训,他再也不希望自己被贴上“无情清算人”的标签。针对这件事情,巴菲特特意出面澄清,并承诺他会用心运营公司的一切,否认了收购会关闭工厂的传闻。
1965年5月10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在新贝德福德的总部召开。会议选举巴菲特担任公司主席,同时宣布蔡斯将会主管这家公司的经营事务。会后,蔡斯已做好准备,听这位新总裁安排今后的发展计划,但巴菲特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下原则划分:有关纱线和织布机的事情由蔡斯负责,而自己只负责管理资金。
然后巴菲特大体上说了一下双方可以期望得到什么,但其中的第一点让蔡斯感到有点沮丧,因为巴菲特不允许他拥有自己的股票期权。巴菲特想要的是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的管理人员,而一个拥有期权的管理者很有可能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事情。
巴菲特还特意向蔡斯介绍了有关投资回报的基本原理,好像是在暗示蔡斯自己向来评价工作业绩的尺度,即利润与资本投入的百分比。他简洁地表述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我宁愿要一个赢利率为15%的1千万规模的企业,而不愿要一个赢利5%的10亿规模的企业。”他说,“我完全可以把这些钱投到别的地方去。”
巴菲特强调的“投到别的地方去”,就是要求蔡斯尽可能地节约开支和压低各项费用,即更快地周转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不久后巴菲特接受了一家报社的采访,说出了自己对纺织生意的观点:“这没有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这是一个商业决定,我们尝试去经营一门生意。对投资来说,价格是很关键的因素,而我们用一个好价钱成功地买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
就这样巴菲特买入了他自己的“烟蒂”,并努力地抽着。“如果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可能我的处境会更好。”巴菲特后来说。委员会会议也让巴菲特感觉头疼,他唯一的出路就是让更多的贤人加入他的“智囊团”。
巴菲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他自认为自已最擅长的就是思考和赚钱。谈到捐款,他的第一选择是捐款思想,包括让别人出钱投资的思想。市场最不缺的就是机会,巴菲特努力使自己手头有足够的钱,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发现的投资机会。同时,他还在耐心地买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以增持对公司的股权。自从巴菲特开始以自已独特的经营方式控制伯克希尔.哈撒韦时,他的心也已经与伯克希尔连在了一起。
尽管1966年的市场是放开的,但满地都是“烟蒂”的日子已经成为了历史。股票市场比年初下跌了10% ,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收益,成了巴菲特最为关心的问题。买进整个公司已经成为巴菲特的新式投资策略,而这确实花费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