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人贪婪的时侯你要胆怯,而当其他人胆怯的时候你要贪婪。”这条原则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在交易实战中能用得恰到好处的人却寥寥无几,而巴菲特就是其中一个。富贵险中求,危机发生时,现金加上勇气,常常是无价之宝。接下来的投资案例,将为巴菲特辉煌的投资生涯增添浓重的一笔。
大宗商品交易大户迪安杰利斯是20世纪50年代末全球著名的黄豆油经纪商。有一天迪安杰利斯突然发现,没有人知道他仓库中黄豆油的存量。于是他以黄豆油为担保向银行贷款,既然无人知道油槽里有多少油,何不夸大数字来贷更多钱?
油槽由美国运通附属的一家小公司管理,这家子公司在美国运通庞大的金融帝国里渺小得鲜为人知。该公司负责出具仓储凭证,证明油槽中可供销售的存量。
美国运通清查过油槽存量之后,迪安杰利斯和他的联合植物油提炼公司就能在市场上出售这些凭证,或用凭证抵押向银行借款,贷款银行达51家。美国运通公司的这家子公司则为凭证上的黄豆油数量做担保。
这些油槽之间有管线和阀门相连,迪安杰利斯将黄豆油从一个油槽转到另一个油槽,因此一加仑的油可以变出两倍、三倍,甚至四倍的量来做担保品。不久后,这些贷款背后的真实担保品日益缩水。
迪安杰利斯后来又想到,其实只需用很少量的黄豆油来骗过检查员就行了。他将油槽注入海水,只在检查员用来测量的试管内装入黄豆油。检查员没察觉任何异状,也没想到再抽查另一管油。
这时,黄豆油交易的利润已不能满足迪安杰利斯的胃口,他开始买卖期货。期货合约让持有人有权在未来买入黄豆油,从目前和未来的价差中获利。只花每吨一两美元成本,迪安杰利斯就可以用特定价格购买九个月后交货的黄豆油,届时才付款。合约可以在到期日之前出售,赚取差价,比用20美元买下实物再卖出的成本低很多。
美国运通的人也没完全睡着, 1960年他们截获匿名密报说纽泽西有问题。他们询问迪安杰利斯和他的员工,身材和油槽一般肥短的迪安杰利斯,居然能给出令检查员满意的答复。
1963年9月,迪安杰利斯看见赚大钱的机会来了。苏俄的向日葵歉收,谣传苏俄将需要购买黄豆油。迪安杰利斯决定垄断黄豆油市场,逼苏俄以高价购买他的黄豆油。市场并未限制黄豆油期货合约的交易数量,他
向他的经纪商豪普特公司大肆借款买入,曾一度控制超过全球真实总存量的黄豆油,承担未来将买入544310844千克黄豆油的责任。这样庞大的赌注代表他无法承受黄豆油价格的下跌,在他看来,黄豆油未来的价格必须只有一个——上涨!
金融市场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它的不确定性,这个领域只有胜率的大小,而没有100%确定的交易。美国政府似乎不愿放行苏俄的这笔交易, 黄豆油价格立刻暴跌, 1亿2000万美元倾刻间化为乌有。豪普特公司催促迪安杰利斯履约,他却一再推托,最终豪普特公司因资金不足遭纽约证交所停业,宣告破产。迪安杰利斯的债权人握着一文不值的仓储凭证,雇了调查员,向出具凭证的美国运通追讨1亿5000万到1亿7500万美元的损失。调查发现油槽里全是海水,此弥天大谎一出,美国运通股价大跌,这件事也.上了报纸。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游行时遇刺身亡。纽约证交所大厅惊慌失措,股市放量暴跌。道.琼斯指数半小时内下跌21点,110亿美元在股市迅速蒸发。然后,证交所关闭了,自大萧条以来第一次在交易时间紧急关闭。不久,联储局为提振大家信心出来喊话说,各国的中央银行将联手打击对美元的投机行为。
暗杀事件令全体美国人感到震惊、悲伤、愤怒、羞愧,学校停课休假,商店关门停业。巴菲特和其他人一样回到家里,也没有什么情绪波动,只有淡定的凝重,整个周末都在关注不停播放着的电视报道。
美国运通的丑闻因而退居报纸内页,但巴菲特不会错过任何经济报道。美国运通股票在周五股市关闭前重挫,恢复交易后仍继续下跌。该公司本是美国最有声望的金融机构之一,但投资人大举拋售股票,使股价腰斩,连是否能存活下去都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问题。
那时搭飞机旅行成为一种潮流,5亿美元的美国运通旅行支票教布全球,五年前推出的信用卡也大获成功。美国运通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大型金融机构,该公司的价值在于它的品牌,它出售的是“信任”。这次的污点是否会影响顾客对这一品牌的信任?巴菲特开始造访奥马哈的餐厅,还接受美国运通信用卡及旅行支票的场所,并深入调查。因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顾客依然喜欢使用美国运通产品,在华尔街的丑闻并未影响一般大众。
当时巴菲特父亲的健康快速恶化,但巴菲特并没有放弃对美国运通的专注。葬礼当天,大约500人来悼念他的父亲,尽管人们对他的观点颇有争议,但最终还是表达了对他的尊敬,而巴菲特一直沉默地坐着, 一言不发。回到办公室后,他继续以自己特有的节奏买进美国运通公司的股票。在他父亲去世两个后,他已经在运通股票上投入达300万美元,这是巴菲特合伙公司成立以来下的最大赌注。巴菲特把父亲的巨大画像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尽管在他脸上看不到任何悲痛的表情,然而父亲去世对他的打击还是很大,几周后,他的头发开始脱落。
此时他的个人财富已累积到180万美元,合伙公司在1964年初的资本已达到将近1750万美元。他开始在不抬高股价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买入尽可能多的美国运通股票。
1964年6月,他在该股上投入大约300万美元,美国运通成为巴菲特合伙公司最大的投资。
美国运通做了错事,巴菲特认为这家公司应该认错并赔偿损失。该公司总裁克拉克也认为公司有道义责任,先前已提议给众银行6000万美元进行和解;可仍有一部分股东提出诉讼,认为美国运通应该为自己辩护,而不是付钱了事。巴菲特自告奋勇要为管理阶层的和解计划出庭作证,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帮美国运通公司脱离困境。他认为,这件事的解决是否圆满,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利益。诚实与诚信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是极其重要而绝不能被忽视的品质。
但美国运通公司只是单纯为了躲避败诉的风险,因为那样会给公司的股票带来负面影响。巴菲特在给运通公司总裁的信中写道,公司理所应当负起责任并且赔偿6000万美元,这种实际行动远比宣称为子公司负责强一百倍。他认为这6000万美元就像在邮寄过程中弄丢的红利支票,只是小事一桩。从长期看是推动了公司的发展,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
苏珊曾无意中把红利支票扔进炉子,但只瞒着巴菲特,如果她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如此慷慨地处理邮寄中弄丢的6000万美元红利支票,一定会惊得下巴掉到地板上。其实巴菲特一直都把自已当做所投资公司的管理者,他已经具有了他父亲遗传下来的诚实,现在看起来他还继承了父亲对原则问题当仁不让的坚持。他没有预约就站在了运通公司总裁的门口,劝说他要坚定立场,不要理会其他股东的诉讼。
后来,美国运通支付了和解金,并辛苦地解决了种种问题,原本每股重挫到35美元以下的股票,后来却扬升到49美元每股,似乎呼应了巴菲特认为诚信具有财务价值的看法。
1964年11月,巴菲特合伙事业拥有43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运通股票。他还在其他公司投下重金:投资德州海湾生产公司460万美元,在纯油公司投资350万美元,而两家都是“烟蒂”。这三家总共占了投资组合的一半以上,到1965年,光美国运通就占了近1/3。从来不怕大手笔集中投资的巴菲特,持续买进美国运通这只股票,直到1966年总共投资1300万美元。巴菲特没有像其他大多数投资机构一样进行分散投资,即多样化投资,他会把40%的仓位分配到单一股票身上,这种做法的前提有两个:第一,对这只股票判断错误的概率极小;第二,未来可以改变这只股票潜在价值的可能性很小。
事实证明,巴菲特合伙公司投资美国运通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65年合伙公司的资产达到了3700万美元,其中有350万美元的利润来自于美国运通这只股票。这只股票的价格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从50美元到60美元,再到70美元!在这个过程中,巴菲特个人净嫌超过了250万美元,这使巴菲特夫妇在合伙公司的股权达到680万美元,当时他才35岁。
格雷厄姆奉行的是冷静的“量化”分析法,就像是看重马匹速度的赛马分析师,纯粹依据数字来捡“烟蒂”。而巴菲特大胆采取和恩师格雷厄姆大异其趣的投资观,他对美国运通的投资侧重于“高可能性洞察力”。美国运通不像那些价值来自现金、设备、不动产和其他资产的公司,这些资产可以计算,而商誉是无价的。巴菲特信心满满地把合伙人的钱投注在美国运通的商誉上。芒格认为商誉是“伟大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质化、而非量化的评估。
巴菲特后来写信告诉合伙人,买下“对的公司(拥有对的前景、产业条件和管理等)就代表价格自己会涨,这是让收银机叮当作响的原因;不过这种事不常发生,就像我们不常有这样的洞察力一样,而且量化分析法通常无须洞察力,数字才是最重要的。而真正赚到大钱的投资者通常是在质的方面做了正确的决定”。
投资眼光再独到,也需要等待时机的提携;时机的选择也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崩溃的市场环境,对巴菲特来说是绝佳的机会,有两点他是肯定的:其一是自己投资模式的威力;其二就是他娴熟的操纵技巧。最为关键的是,他对自己的投资行为从不怀疑。“我一直如此,”他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