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之行,让小巴菲特深有感触,他对金钱也有了新的思考。此时赚钱再也不是小孩子的游戏了。
“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让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虽然小巴菲特有了新的想法,很想赚钱,但是他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做“倒爷”他实在不知道到底怎么样才能大赚一笔。
就在这个时候,一本《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进入了小巴菲特的视野之中,通过这本书,他第一次接触到“复利”这个概念。这本书告诉他,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 5年后,1000美元会变成1600多美元; 10年后,将变成2600美元;到25年的时候,这笔资金将超过1万美元。
一个数字以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这个数字会产生爆炸性的增长,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巴菲特立刻意识到这就是让一笔小钱变成一大笔钱的最佳途径。赚大钱的梦想可以通过“复利”这个工具来完成。
有了这个工具的巴菲特非常兴奋,所以他自信地对别人宣布:“我到35岁的时候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在大萧条的1941年,巴菲特的朋友们对于巴菲特的宣言一点都不相信,甚至有的朋友嘲笑他说:“我到35岁的时候还会当上美国总统呢。”
其实按照巴菲特的复利算法,他确实可能在35岁成为百万富翁,毕竟此时的巴菲特才刚刚10岁,离他的目标实现日还有25年的时间。
巴菲特想到的实现复利的办法就是购买股票。
11岁的时候,小巴菲特向股市进军了。当时他在父亲的证券公司帮忙做记录板书的工作,工作过程中产生了购买股票的想法,于是他向姐姐承诺股票会赚钱,俩人一起用所有的积蓄,以每股38美元买入3股城市服务公司股票。其实巴菲特买的时候并不了解这只股票,他只知道这只股票是父亲霍华德最喜欢的一只股票。
买入股票后,并未像巴菲特承诺的那样上涨,那年的6月,市场走势低迷,股票的价格也一路下滑,跌到了27美元。那段日子,巴菲特的姐姐每天都在埋怨巴菲特买的股票在不断下跌。姐姐的埋怨让小巴菲特感觉压力非常大,所以当股票价格回升到40美元的时候,他立刻卖出了手中的股票,为他和姐姐赚了5美元。
谁知卖出后,城市服务公司股票一路涨到了202美元,假如巴菲特能够更耐心一点的话,他就能赚到492美元,这让巴菲特十分懊悔。要知道从巴菲特6岁卖口香糖开始,到他11岁购买股票,他用了5年的积蓄来购买股票,却没有挣到什么钱就早早收场。他足足少赚了457美元,如果按照他出售二手高尔夫球和到球场卖爆米花的赚钱标准来计算,他要用好多年才能弥补自己少赚的这部分。
通过这件事,巴菲特总结出了三点教训:第一是,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股票的价格低于买股成本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第二是,不能不动脑筋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第三是,别的投资人一定会在投资的过程中施加压力,这个时候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不要屈从于投资人的压力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后来师从格雷厄姆后,格雷厄姆告诫他做投资必须避免“市场先生”的影响,让他想起了第一次买股票的经历,他认识到自己当时正是因为受市场波动和姐姐的影响,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公司的价值,而是完全情绪化操作,导致无法以乎静的心态去投资,最终错过了随后的上涨行情。那件事对巴菲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从那以后,他投资总是远离委托人。
从巴菲特的第一次买股票的经历,引发我们几点思考:
(1)投资是个人行为
有的投资者总喜欢跟着别人买股票,缺乏独立思考,别人说某某股票好,就跟着买入,如果被套,就开始到处求医,但因为每个人对同一只股票的判断都不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就不知道该听谁的,最后的操作十有八九是错误的,踏空或套牢后,就开始埋怨别人,久而久之,心态越来越差。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很多所谓的“名博”,跟着博客做股票以乎成了投资者的一种时尚,但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名博不等于高水平博客,很多名博只是为了商业目的人为制造出来的,而非真正为投资者服务,跟着这种博客做股票,被误人子弟的可能非常大,而且有的投资者喜欢跟好几个博客同时做股票,美其名曰博采众长,这种做法更不可取,因为每个人投资风格都不同,一会儿学甲,一会儿学乙,最后可能成了四不像,学习别人投资的优点无可厚非,但是完全模仿不利于好的投资习惯的养成,巴菲特当时错过城市服务公司股票随后的上涨,就是因为受到姐姐的影响,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作出错误判断。投资是个人行为,投资者不要总想走捷径,而应该独立自主去研究思考,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报,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市场。
(2)好股票持有很重要
童年的巴菲特错过牛股的经历,小赚后早早卖出股票,结果没有把大机会抓住。在投资的过程中,“发现价值,坚定持有”两者缺一不可。对于好股票,买入很重要,持有更重要。很多投资者都有选出大牛股的经历,但真正做到坚定持有的却寥寥无几,很多情况下是在大牛股起步前就早早卖出,后悔不已。做丟大牛股的原因是什么?简单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见好就收。有的投资者往往很怕获得利润会跌回去,比如买入一只股票,涨5%时心里就开始小有躁动,涨10%时已经开始忐忑不安,涨20%的时候就可能认为不会继续涨了,见好就收吧,巧的是,越是这样想,后面往往越会大涨。在市场没有系统风险的时候,这种见好就收的思想,看似风险意识强,实际是信心不足的表现。第二种是波段丟失筹码。有的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还要让收益最大化,波段就成了他们的武器。假设一只股票上涨50%,回调30%,能在高位抛出低位买回,当然很理想,问题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精准预测呢?
真实情况往往是在股票调整时卖出了,没等买回,股价又创了新高,再要买回只能付出更高的成本,否则就要踏空。对于明显上升趋势的牛股,波段思想十分害人,牛股的回调幅度往往远小于预期,创新高却很容易,事实证明,丢失筹码都是贪图波段利润的结果,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第三种是见异思迁。有的投资者买入一只股票后,可能别的股都涨,就它不涨,开始时只是有点急,但会对自已说只是暂时的,耐心等等,如果随后别的股还在涨而他的股依然不涨,就开始怀疑自己,最终抛掉去追涨得好的股。现实总是很残酷,多数情况下都是卖出的股票随后大涨,买入的股票开始调整,完全乱了阵脚。
(3)价值投资如何寻找买点
有的投资者可能关心价值投资如何寻找买点,价值投资的最佳买点是好公司的股价低估时,次买点是股价在合理估值范围内,如果股价高于公司实际价值,严格来说买入就不是好时机。因此,所谓的买点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个区间,买到最低价格是很难实现的,相对低却很容易做到。比如一只股票合理估值范围在5~15元,现价10元,一个投资者判断股价会涨至30元,却总想等股票到5元时再买,结果该股最低回调至7元就一路上涨至30元,最终踏空。保守的投资者往往喜欢等待低估时买入股票,实际上,好股票低估的机会转瞬即逝,尤其是在市场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踏空的可能很大,因此,合理估值区间买人也是不错的选择,当你判断一只股票会有3倍收益的时候,有必要为几块钱的成本斤斤计较吗?上例中,如果这个投资者以10元价格买人,短线被套,却是安全套,获利是迟早的事,因为认真分析过,心中有数。关于低估或者合理估值区间的区分,本身就是一种博弈,不同风格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观点,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