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公司常年保持赢利状态(甚至赢利逐年攀升),公司为股东赚到的钱就会越积越多。这些资金总得有个合适的去处,而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务必要搞清楚公司是如何利用这些资金的。有些公司选择用这些资金对公司进行再投资,希望促进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如果是这样,投资者应该进一步研究资金投到了哪些地方,效果如何。有些公司选择用这些资金收购其他企业,以期壮大公司的规模,如果是这样,投资者应该搞清楚公司的管理层打算收购哪类企业,具体的收购计划如何。比如说,公司是打算收购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还是同类型的公司,又或者是和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新公司?
作为一个投资者,你需要知道公司是不是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中进行投资,这一点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如果公司收购的企业属于一个和公司主营业务完全无关的行业,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理解的举动,因为公司管理层的专长根本不在于此,对被收购公司所处的行业很可能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商业收购的历史上,并购外国和行业外公司的做法往往都很不成功。因为这种不理智的收购会给公司的管理层带来很多麻烦,在许多案例中,管理层辛苦挣扎了很多年,最终也没能把收购来的公司成功地整合到自己原有公司的架构中去。最后,不得不宜布失败,这笔投资变成了报表上的坏账损失。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有的公司专门收购各种行业内的公司,并成功整合,获得了良好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控股公司”。沃伦·巴菲特就是这样建立起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对于这类主营业务就是收购其他公司的公司来说,“擅长领域”的规则并不适用。巴菲特控股公司的收购行为和普通公司收购其他公司以期扩大公司规模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具体的区别如下:
巴菲特一般收的一家公司80%的股份,剩下20%的股份仍由被收购公司的创始人或之前的所有者持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的创始人或是原来的管理层可以继续管理公司的事务,公司可以照常发展。公司原来的管理者仍然特有郊分公司的股份,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好好经营公司,这样原管理者的利益就和巴菲特的利益保持一致的。
巴菲特并不会亲自管理这些公司,也不会插手公司管理层的具体决策。公司的管理层可以继续全权管理公司,使得公司能够继续沿着原来的轨迹成功发展。当然,巴菲特重视与公司管理层的交流,如果这些管理者有问题想要和巴菲特进行讨论,巴菲特也会非常认真地参与讨论。但如果没有特珠问题,巴菲特完全不会插手公司的日常事务和决策。公司管理层只要每月或每个季度按时把内部报表上交给巴菲特就可以了。当这些公司产生了现金流,公司的管理层会把现金流上交给巴菲特,由巴菲特统一管理投资。由于巴菲特并不插手公司的日常事务,这些子公司的运营情况仍与收购前相同。原管理者也仍和收购前一样继续推进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管理机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巴菲特只收购那些有着优秀管理层的公司,如果巴菲特对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没有信心,他就绝对不会考虑收购这家公司。因为对所收购公司的管理层有着绝对的信心,巴菲特才能放手让管理层作决策,而自己完全不插手。巴菲特的信心很好地激励了子公司的管理者,在被收购以后,这些管理者们继续兢兢业业地管理着自己的公司,甚至取得了比收购前更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