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波克夏簽訂了金額龐大的可回溯再保險合約,這是為了保險業者,針對已發生損失、但無法確知理賠金多少的可能風險,提供相關的保障。稍待片刻,我將會講解一下這合約的相關細節。但先來回顧一下保險的歷史,然後大家自然就會了解這筆交易的來龍去脈。
保险业
故事發生在 1668 年左右,當時有位名叫洛伊(Edward Lloyd)的人,在倫敦經營一家小咖啡廳。因為顧客(包括船主、商人、以及愛冒險的英國資本家)都在店裡從事商業交易,所以在那個沒有星巴克的年代裡,他的店就註定遠近馳名。這些顧客啜飲著洛伊的咖啡,並與資本家簽下能轉移他們貨船、貨物海上風險的合約。這些簽下合約的資本家,是押注在此次出海,可以順利平安的想法上,最後就變成所謂的「位於洛伊的保險業者(underwriters at Lloyd’s)」。
雖然有很多人認為洛伊是家保險公司,但實情並非如此。就跟一個世紀前一樣,洛伊僅是許多保險業者處理交易的場所而已。
經過時間的演變,保險業者吸引了一些被動投資人,加入共同承保(syndicates)的行列。除此之外,此一事業也擴展至航海險以外的領域、可能出現的各種保險形式,其中包括一些無奇不有的保單。也因為如此,讓洛伊聲名遠播。保險業者們後來走出咖啡廳,各自找更雄偉的總部,並訂立同業公會來提供行為規範。而那些提供資金給保險業者的被動投資人,就變成所謂的「金主(names)」。
最後,成千上萬的金主來自世界各地,都期望一起加入承保,以為這是毫不費力、或根本沒有太大風險的賺錢之道。當然,這些潛在的金主們,在加入保險業者的共同承保前,都被理性地告知,承保的後果可能在理賠的責任上,不但在金額無上限,在時間也沒有期限。白話一點,就是「賠到脫褲子(down to the last cufflink)」。但是這樣的警告根本只是照本宣科、沒人理會。由於過去三百年來,並沒有人真的「賠到脫褲子」,對於金主來說,這就是極具說服力的證明,因此許多人安心地加入共同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