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5年現有經營階層取得控制權以來,Berkshire的規模就已經相當大,但1964年這家公司只不過賺了175,586美元,每股盈餘約當15美分,這幾乎僅僅勉強打平,因此以此基期所計算的成長率可以說毫無意義,但是考量當時的時空背景,如此微薄的盈餘也聊勝於無,自從1955年Berkshire紡織與Hathaway工業合併後的十年,該公司累計虧損了1,010萬美元,數千名員工被解雇,這顯然不是天作之合。
亏损
基於這樣的背景,我們決定以1968年做為基期,來描述Berkshire盈餘成長的幅度,並且另外再以每五年為間距計算成長率,一系列不同的計算方式主要是想讓大家得以自行判斷選擇最合理的解釋,之所以選擇1968年,是因為那年是我們開始經營國家產險的年頭,該公司是Berkshire第一家對外擴張的購併對象。
另外我也不認為選擇2003年為末期就會大幅改變我們的計算結果,雖然當年我們保險事業表現極佳,但是這部份的高獲利,卻被手頭上大量閒置資金賺取的微薄利息所抵消掉(相信這種情況不會維持太久),有一點必須特別說明的是,以下所有顯示的數字並未包含資本利得在內。
往後我們仍將維持過去慣用的資金分配方式,如果買股票比買整家公司便宜,我們就會大肆採購,如果特定的債券夠吸引人,就像是2002年一樣,我們就會買進滿手的這類債券,而不管市場或經濟狀況如何,我們隨時都很樂意買進符合我們標準的企業,而且規模最好越大越好,目前我們的資金並未被充分利用,這種情況時而有之,雖然這讓人感到不太好受,但那總比幹蠢事好得多,(我可是我從慘痛的教訓學來)。
總的來說,可以確定的是Berkshire往後的表現肯定遠不及過去的績效,但儘管如此,查理跟我還是希望我們的成績能夠高於一般平均,這也是我們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