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巴菲特与普遍认知的价值投资旗手巴菲特有些不同。
首先,巴菲特绝对是一个择时高手。他巨大的财富一半是靠企业内生价值造就,而另外一半就是靠择时造就,也就是备受中国夹头鄙视的吃了市场的波动钱。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1957年,巴菲特成了第一支基金(主要是他姐姐 姐夫 律师等身边一些人的钱)到1968年。巴菲特坐立不安,因为市场找不到 低估的股票了。于是他 清空了基金。(其实在1967年开始,巴菲特就开始逐步减仓,因为在当时他就说过,市场已经找不到合适的标的(1967年)。次年(1969年)美国股市开始暴跌进入熊市,直到1974年。
而巴菲特由1968年开始隐忍,直到1973年才开始出手买下《华盛顿邮报》。
如果1970年太久,我们不妨回头看看2008年。在道琼斯指数由14000点跌到7000点的时候,巴菲特出手了,大量买入高盛,花旗,美银的股票。
前一段时间雪球上有达人统计过伯克希尔的现金量与道琼斯指数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指数越高,他的现金就越多。
由上面那些资料不难看出,巴菲特并不是中国夹头口中那些张开闭口就是价值的人。而是一位善于审时度势的择时大神。
那巴菲特的择时依靠的是什么呢?是价值。他说因为市场已经没有低估的品种了,所以他才清仓了。所以,择时是果,价值是因。这恰恰与我们中国夹头的结论相反了。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他管理的是小资金,他完全有能力让他的资金每年增长40-50%。而事实是1957年-1967年时间,巴菲特掌管的基金由30万变成了6500万,到了68年,变成了1亿400万。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巴菲特是有能力让小资金每年以40%高速增长的。如果是这样,那他的财富肯定就不是靠企业自生价值,而是吃了市场的波动。投机.....对其实就是投机!
这才是比较真实的巴菲特财富积累过程。
关于巴菲特的总结,我觉得他首先是聪明。这是要做一切想成功事情的基础。基因!缺乏强大的基因,很难成功的。其次,他善于学习,他不会墨守成规,不会拘泥既有想法。他善于不断打破自己的认知。有人说科技股不是巴菲特能力圈。我觉得基本上这是一个笑话。很难想象你都能掌握的事情,而对于一个掌握比你多N倍资源,同时有极优秀基因,同时又极善于学习思考的人,他会懂得比你少?
另外,在巴菲特的性格当中,隐忍与克制相当明显,不然你很难想象在68年股市烈火烹油的时候断然退出,而在熊市三年,遍地黄金的情况下他依然不出手,直到1974年熊市尾声,才出手收购了华盛顿邮报。而他的隐忍与克制来源与他的认知。他的自信与言行如一。怀疑自己与怀疑人生,在巴菲特身上是不可能的。
长期持有有价值的公司还是捡烟蒂?结果已经一目了然了。在捡烟蒂阶段,巴菲特的资本高速增长,而在长期持有所谓优秀公司(其实就是几家),伯克希尔的成长性不超过20%。所以,对于手中只有几十万的人,你张开闭口寻找有价值的公司好意思吗。真正要找的是寻找有价值的烟蒂公司。这一点不懂装懂先生明显做得比绝大部分人好,所以他的基金收益率长期最高最近他在推银行股,而银行股就是这种有价值的烟蒂股。
如何学习巴菲特?首先我们要抛开成见,打破自己的认知牢笼,正确对待并且认知波动。只有几千万的小资金,如果要获得更大的收益,肯定是需要波动的。当然,因为巴菲特已经是万中无一了。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望其项背的。所以唯有老老实实捡烟蒂是最有效率的。而长期持有优秀公司忽视波动,坦白说,你真没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