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重心将震荡上移
从以往历史看,真正的市场底是多重因素构成的,其形成有多种形式。这一形成过程则决定着大盘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基调。
“有V形底,主要是由重大政策利好刺激而形成;还有双底、三重底、圆弧底,一般是市场磨出来的底。”刘光桓表示。
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表示,A股正处于第五轮牛熊周期的底部。前四次除2008年那次外,其余三次1994年7月-1996年1月、2002年1月-2005年6月、2012年1月-2014年6月都是以时间换空间的震荡圆弧底。
“这轮圆弧底的打磨仍需时间,宏微观基本面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已经见底企稳,但是去杠杆背景下资金供求一直紧张,圆弧底右侧即新一轮牛市要等去杠杆高峰过去,资金供求关系出现拐点。”荀玉根表示。
指数的中长期走势与市场预期较为一致,即震荡中重心稳步上移。但短期看,15日沪指的长阴线再度拉响二次探底警报,但另一方面,指数罕见的连续缩量,又表明杀跌动能不足。短线分歧该如何看待?
有分析人士表示,回顾以往由政策预期改善驱动的反弹行情,投资者情绪修复有个过程,市场表现为二次探底。比如,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探底1665点,2008年12月9日最高反弹至2101点,此后在2008年12月31日再次探底至1815点;2015年8月26日上证指数探底2851点,2015年9月9日最高反弹至3257点,此后在2015年9月16日再次探底至2983点;2016年1月27日上证指数探底2638点,2016年2月22日最高反弹至2934点,此后在2016年2月29日再次探底至2639点。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市场并不乏支撑反弹因素。孙玮表示,前期抱团的医药与消费板块已经出现了松动,这对指数筑底来说是一个好现象,流出的资金会寻找新的热点。且这两个板块近期回调空间普遍在20%以上,估值溢价率大幅回落(消费蓝筹股、成长白马股动态市盈率普遍回落至15-20倍),预示调整末期做空动能消耗殆尽。
同时,陆股通近一月持续大额净流入,也表明A股深度调整后,中长期资金配置意愿上升。
此外,14日MSCI宣布,将实施纳入A股的第二步,把现有A股的纳入因子从2.5%提高至5%。据MSCI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研究部主管谢征傧测算,5%的初始纳入因子预期将为A股市场带来约2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每一次以2.5%因子的纳入,将给A股市场带来11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流入,约为75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