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一向是个美丽的事物。数十年前,它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研究领域.它把对人类行为的观察与市场和经济的运行情况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观点颇为浅显。(难道我们真的需要一群博士来提醒我们的记忆有时并不准确吗?)先天性的神经结构,导致了人类的偏见和非理性,行为金融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修正了那些解释人类偏见和非理性的经济理论。它取代了“理性人”(即拉丁语中的“经济人勺的传统模式。这样的发现没什么可嘲笑的,时至今日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是.新发现不断涌现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结束。在行为金融学领域,人们不再提出新见解,转而建议制订国家政策或“促使”(用他们的话来说)公众进人某种状态。这太丢脸了。对人类行为的客观研究,竟然堕落到为意识形态支配的社会规则进行辩解,这真是令人厌恶,它与真正的行为主义理论应该给人们的启迪,是背道而驰的。
时下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理性的个人必定是构建理性市场的基础;因此,如果我们认为人是非理性的,那么市场也是非理性。而实际上恰恰相反,正是所有非理性的个人,形成了一个比较高明的市场。
人是不完美的,精英式的决策者亦非神人,我们应当尽一切可能避开他们。投资者不会总是理性地认为.自由市场是一种更好的方式。鉴于大家都有些鼠目寸光,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只是些皮毛,任何大权在握的精英团体.即使不会坏事,最终肯定也将是老牛拉破车。纵观历史,概莫能外。
自由资本主义在必要时能表现出分配资本的天赋.并在全体人员中建立巨大的、互相关联的财富体系,对此,当今大多数行为金融学专家总是有意无愈地回避。企图控制人们谋取个人利益,不但愚不可及,而且极其危险.在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前,我们还要三番五次地对社会主义进行狭隘、僵化的理解吗?
虽然不完美—甚至常常很残酩—但是,真正的自由市场,就是一场喧嚣、无情的竞争。在市场中,各种观点都有发言权—许多可能的变革和创新都得到了尝试,直到为市场带来最理想的解决办法(同时得到恰当的回报)。任何单一的群体,哪怕他们有行为科学撑腰,也无法完成这样的壮举。
又想起了那天的讲座。我感到人类有一种强烈的、想要指点别人的倾向;我敢说,这种倾向是与生俱来的。我小心翼冀地给那些行为金融学专家们进一言:花点工夫研究一下自己的这种欲望,先把自己当试验对象吧。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记住:像行为经济学这样的学问,不是什么万能药—它只是研究投资行为的一个有效方法,应当与其他许多因素一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