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家A股中,每日有股票停牌是常事,很多股民在手持股票停牌后总是担忧,担心股票多久可以复牌,担心股票复牌后会不会补跌,亦担心手里股票因不能操作而苦恼。其实股民大可不必担心,下面具体说说股票停牌时间及原因:
从停牌时间上来看,股票停牌并没有特定的硬性规定,而是要看股票因为什么停牌,停牌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由于连续涨停或跌停引发的临时停牌,有的连续三天,也有两天,停牌时间为一小时,十点半后复牌。
2 由于重大事项引发的停牌,时间长短不一,一般最长不超过20个交易日。
3 由于上市公司合并引发的停牌,这时间就不好说了,有的会停牌几个月,经常会拖相当长的时间。
4 由于澄清媒体报道引发的停牌,时间不会很长,短的第二天停一个小时,长的也就几个交易日。
5 由于公司重组引发的停牌,这可能是停牌时间最长的,如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停了三年左右的时间。
6 由于召开股东大会的停牌,最为常见,就是一个交易日。
其中公司重组可能停牌的时间最长,比如A股历史上停牌时间最长的是万方发展(000638),该股在2004年4月16日开始停牌,当时价格为2.79元,2009年6月5日复牌,复牌价格为23.50元,时间为近5年,但投资者获利高达10倍。
另外,对于股票停牌是好是坏,还需要辩证地看待,在市场中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停牌是比较危险的。
第一、被监管层勒令停牌,可能存在内幕交易等。
第二、股价前期涨幅过大,复牌后很有可能会迅速下跌,最明显的是中国中车 。
股票停牌,复牌后会不会大涨?
这个要看股票停牌的原因,如果是利好停牌,复牌就会涨,反之是跌。主要看公司的一些事项会对公司以后的经营发展造成的影响,比如将优质资产注入、将不良资产剥离等事项都将直接影响到公司近期的股价异动!
股票复牌后要卖出去还是持有,是根据投资者对大势和个股的综合判断得出的结论,而不是1+1=2那样的简单,请股民斟酌。
停牌资产注入的股票开盘会怎么走?
停牌只是暴涨的影子,具体复牌后涨不涨分两种情况:
停牌前涨幅不大,停牌后公司有实质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收购资产、签订重大合同等重大利好,那么复牌大涨的可能性很大。若停牌前已经涨幅巨大,那么复牌可能是1日游,随后下跌。
停牌前涨幅不大,停牌后公司有重组动作,但重组失败;或者收购资产不成功等无实质性利好,那么复牌短期下跌的可能性很大。若停牌前已经涨幅巨大,那么复牌后会大幅下跌,中期趋势走坏。
注入方案出台后就送有关部门审批,这个阶段是不停牌的,当有关部门审批完成送达证监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在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方案时会有停牌,在接到审议的通知后在审议前几日开始停牌直到审议结果出来后复牌。审议通过后,资产注入实施一般就不会停牌了,就是一个资产过户的问题,一般公司在办理完了以后会有一个公告,出公告日不停牌。
停牌意味着暴涨吗?
停牌只是暴涨的影子,具体复牌后涨不涨分两种情况:
停牌前涨幅不大,停牌后公司有实质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收购资产、签订重大合同等重大利好,那么复牌大涨的可能性很大。若停牌前已经涨幅巨大,那么复牌可能是1日游,随后下跌。
停牌前涨幅不大,停牌后公司有重组动作,但重组失败;或者收购资产不成功等无实质性利好,那么复牌短期下跌的可能性很大。若停牌前已经涨幅巨大,那么复牌后会大幅下跌,中期趋势走坏。
借壳上市对借壳公司和被借壳公司有什么好处?
借壳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直白地说,借壳上市就是将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已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买壳上市异同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当非上市公司准备进行买壳或借壳上市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主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
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注入进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即先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
对于借壳上市的公司,用借壳上市这种方法比自己上市少了很多的审批手续,只要先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合并重组,再更改原来上市公司的名称,以自己公司的名义增发股票,实现上市.借壳就是借原来那家上市公司的名义,从而实现自己发行股票的目的.合并后上市的公司即重组后的公司,以收购者为主。
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而陷于低迷,甚至有退市的危险。另外一个公司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市,后者就把资产投入前者,所谓重组,也被称为借壳上市。
被借壳的公司一般股价极低,在酝酿期间,知情者一般大肆吸筹,而原股民因为不能忍受折磨而割肉离场。借壳时机都由大股东掌握,一旦筹码吸足,重组也就宣告成功,大幅上扬也就水到渠成。
母公司调入子公司固定资产账务如何处理?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
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
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当非上市公司准备进行买壳或借壳上市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上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
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汀入进上市公司名现借壳)=市。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即先收购控股一家卜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股权变化是重组的关键
从今年以来所发生的资产重组案例看,以股权变化结合资产置换等手法,是众多资产重组中最普遍的。如ST中福从股权变化到资产置换的一系列动作,再次显示出了股权变化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主业逐步萎缩的ST中福,1998年9月曾计划与中福(集团)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包括收购香港侨益有限公司100%股权和澳力(福建)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澳力大厦”部分房产等,涉及金额近2亿元,中福(集团)公司拟用部分欠款交易,显然是希望借此减少ST中福的负债。但直至1999年6月公司宣布两项重大资产置换事项未能如期实施。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没有能力对ST中福进行扶持。同样,近期出现控股权变化的幸福实业也存在这类问题。大股东幸福集团也通过各种手段占用了幸福实业高达1.9亿多元的资金,占幸福实业其他应收款的98%,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不得已公司对这些款项计提了50%的坏帐准备,是造成1999年每股亏损0.21元的重要原因。注册会计师出具了篇幅相当大的解释性说明,并指出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受到重大影响。而且,大量诉讼的出现,使得幸福实业面临着债务诉讼风险。在控股权没有出现变化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很难走出困境。
而回顾成功的资产重组案例,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股权变化所产生的神奇效果。以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中期所发生的160多家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统计结果看,在更换大股东、股权变化但大股东不变和股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三种资产重组方式中,以更换大股东的数量最多,达到90家,占55%,而且,利润提高最明显的也是更换大股东所带来的,90家公司从1998年中期到1999年中期的利润增长达到53%,明显高于其它两种重组方式。可见,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成功一般需要大股东的更换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