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1998)认为,盈余质量高的公司有以下特征:持续稳健的会计政策,该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收益的确认是谨慎的;收益是由经常性发生的与公司基本业务相关的交易所带来的;会计上反映的销售能迅速的转化为现金;净收益的水平和成长不依赖于税法的变动;企业债务水平是适当的,并且企业没有使用它的资本结构来进行盈余操纵;稳定的、可预测的能够反映未来收益水平的趋势等。同时他指出:盈余质量并不仅涉及收益一个要素,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特征会对收益质量排列的高低顺序产生影响,如: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流动性,行业因素,另外,经济环境、税收政策、会计政策、使用者目的等也是决定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因素。
盈余质量的定义
Dechow和Schrand(2004)认为,高质量的盈余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反映现在运营状况;第二是未来运营状况的良好预测指标;第三是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当盈余是高质量时,它会:更加的持续且稳定;与未来现金流的实现更为相关;与公司股价或市场价值更为相关。她们同时指出,只有当公司的盈余真实地反映出公司价值时,持续和稳定才有意义,如果孤立地考虑持续和稳定,那么盈余的预测效果是无法保证的。
上述两个定义来均强调了盈余中应计利润的质量、持续性、可预测性、平稳性和价值相关性。盈余各属性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影响的。考虑到各属性的可衡量性,本文仅从应计利润质量、可预测性、持续性和价值相关性四个方面研究盈余质量。
盈余的属性
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概念框架中均将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盈余作为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当然应满足这些质量的特征,但是作为专门针对盈余的研究,学者们为它定义了更有针对性的属性,如:Francis et al.(2004)认为盈余有以下属性:
1.应计利润的质量
由于应计项目的可操纵性降低了盈余信息的相关性,证券分析通常认为越具有现金保障的应计利润质量越佳。经营性现金流量在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优于净收益数字,因为净收益数字中包含了许多应计、递延、摊销和估计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可操纵性和 主观性明显要高于经营性现金流量。
2.持续性
持续性越好的盈余质量越佳,因为持续的盈余会再次发生。通常将当期盈余和后期盈余回归模型中,当期盈余的斜率作为盈余持续性的标准。斜率越大,说明持续性越好。但应注意损益表中不同项目的持续性是不同的。
3.可预测性
可预测性是指盈余预测自己的能力。持续性是FASB概念框架中相关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可预测的盈余被准则制定者认为是高质量的,同时也被分析师认为是进行价值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
4.价值相关性
这个属性源自于盈余应解释投资回报能力的观点,解释力越强的盈余被认为质量越高。盈余质量与股票收益间应存在正相关关系,盈余质量较好的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余反映系数,股票价格会有正面的反映。
5.平稳性
波动越小的盈余越平稳。平稳的收益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因为营业者们运用他们对于未来收入的私人信息来平滑盈余短时间内的波动,并且报告了一个更为有用的信息。
决定因素
决定盈余质量分析的相关因素:
会计政策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如企业执行适度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利润。在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法中,企业一方面应选择较小可能高估资产和收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及时预计和报告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以销售成本为例,销售成本由存货的历史成本转化而来,存货计价方法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销售利润的质量。在选择稳健的存货计价方法时,就应该考虑:物价水平因素、技术进步、存货保管不善等因素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该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在损失发生的当期计入当期损益,使得确认的利润比较实在,从而提高当期盈余的质量。其它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开办费的摊销等等。如果企业采取稳健的会计方法确认和计量这些费用,就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盈余。反之,如果企业没有采用适度稳健的会计政策,对于有关费用和损失的确认不够及对和全面,那么该企业报告的会计利润就存在包含潜在的风险损失而降低了质量。
财务状况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盈余质量不仅涉及到利润这个因素,一些财务活动也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这些影响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反映出来。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企业维持稳定的销售水平和信用情况下,各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该相对稳定。即便在企业扩大销售的时期,也应该力争实现应收账款余额与销售额同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销售额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扩大销售额之前的该比率应基本持平。如果企业在利润额不下降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度下降,说明当期利润的质量由于受到财务状况变化的影响而有所下降。
②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般认为,这两个比率高,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好,短期偿债能力强,不存在支付危机。通常认为该比率的上升是财务状况好转的迹象,但从盈余状况来分析。如果二者与前期相比有明显上升,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幅度超过利润增加幅度,则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或者比例太大,也可能导致盈余质量下降。
另外,融资能力也会影响盈余质量。如果债务水平上升,进行其他债务融资的可能性会降低,而且为取得资金所支付的利息率可能会增高,固定利息支出上升时,盈余波动倾向会更强,盈余质量也就随之下降。
利润构成与盈余质量
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主营业务利润。这部分利润是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企业一定期间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在净利润中不占领先地位,而非主营利润所占比率比较大,说明企业利润的构成不合理,盈余质量自然就不够稳定。
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利润中来自于关联方交易的比例,因为,企业管理当局可能会通过关联方交易以粉饰会计报表,调节利润。
现金净流量与盈余质量
流动性是评价公司偿债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流动性对当期盈余可能不产生直接影响,但如果企业不能偿还债务,它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如进行应收票据的贴现、应收账款的抵借,使得企业或有损失增加,企业盈余更加不确定,其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另外,那些被公认为营业外的收益和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因为许多营业外项目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关联。如固定资产的报废损失、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都与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有关。如果企业的营业外收支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此类支出,说明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这必然导致盈余质量的下降,因为这些薄弱环节还会在以后期间继续制约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方法
盈余质量分析的方法:
我国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及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利润等等。因此,针对这些方式我们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良资产剔除法
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和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损失、投资损失等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利润有水分。
2、关联交易剔除法
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予以剔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依赖关联企业。如果主要依赖于关联企业,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以调节盈余。
3、异常利润剔除法
即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这里应特别关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次性的偶然收入。
4、现金流量分析法
即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盈余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现金净流量的利润,质量是不可靠的。
《资产注入动机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以2002~2007年发生重大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资产注入的动机及其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资产注入动机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对资产注入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前和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进一步实证分析特定动机下的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资产注入动机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发现:多元化资产注入、达标动机资产注入以及规避监管动机资产注入都是造成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归核化资产注入虽然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归核化资产注入周期、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股东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回归结果中归核化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和审批程序下,监管型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的绩效和盈余质量都显著提高。
内容简介
《资产注入动机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拓展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质量影响”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并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关联交易、内部市场、政府监管和股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文献补充,丰富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另外,《资产注入动机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资产注入、达标动机下大股东利用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规避监管动机下的资产注入以及大股东与其他股东特殊的股东关系都对资产注入与盈余质量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