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楼市,有两个事儿值得关注和分析。
一个是位于市中心的两个豪宅的法拍房:浦东联洋的仁恒河滨城和浦西新天地的翠湖天地御苑,最终都拍出了高价。另一个是潘石屹把他在虹口的一个项目以总价35亿卖掉了, 单价5万不可谓不高,与之相对应的租金却低得可怜,租金回报已经不能算了。
所以对于一些市中心的高品质住宅,市场总有一部分客户愿意付出全款的代价去拥有。现在是市场趋冷的时候,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保护为导向的,说白了就是更倾向投资地段。这不叫市中心住宅的价值回归,而是市中心的住宅变得类黄金化。对于第二个事儿,其实大宗资产交易的红火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已经持续了快两年了。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其实比法拍房的买家更保守,且保守得更早。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大家都要混口饭吃,很多人不理解这笔账怎么算,其实很简单,用屁股就可以算。
这两年成交的办公物业,如果拿目前的租金来计算回报率已经很惨了。如果考虑到未来的供应和存量博弈激烈程度,那租金一定是下跌的。但之所以成交还是十分活跃,主要还是资产荒大环境下的防御型配置,促使很多机构主动做多,希冀未来资产荒的加剧能够推动资产价格继续上涨。本质上这是一种右侧交易。其实整个上海楼市又何尝不是呢。
上述案例,其实都显示了驱动楼市上涨的内因继续在量变,这个量变的结果是流动性的继续下降。普通人不理解为啥不断有成交流动性还继续下降,其实很简单的,因为在不断创新高的过程里,成交套数是越来越少的,也就是缩量上涨。
房价有三重境界:
1、供需决定,这个时候是消费品;
2、资金决定,这个时候是投资品;
3、恐慌决定,这个时候就是货币。
如果再通俗一点说:第一个层次,房子是拿来住的;第二个层次,房子是拿来炒的;第三个层次,房子是拿来保值的。可以看到,楼市现在的换手,越来越是趋于保值导向的右侧交易。因为无论是住宅还是商办,其实已经越来越脱离了租金回报率,也就是不动产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对于低杠杆玩家,这有点像黄金投资;但对于高杠杆玩家,这又有点像风险投资,总之就是房地产投资越来越趋向非流动性投资。
和这个市场的大多数人不同,我其实不是右侧交易者,而是左侧交易者。因为买永远都是卖的先决条件,相比卖来讲,买的好的运气成分更低,专业价值更大,所以我喜欢研究买入时机。我思考的习惯是逆向的,更注重进场成本。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会跟大家强调轮动,强调杠杆洼地,强调产业转移,这些其实都是提前布局等待房价出现转折性行情的蛛丝马迹。我不是见信号买入者,我是在信号来之前买入。所以我推荐的板块始终走在趋势前面,比如两年前的大宁,一年前的前滩和今年的杨浦。
我觉得无论左侧交易还是右侧交易,没有对错之分,讲的都是确定性,避免主观交易,结果是硬道理。
巴菲特曾经说过:“市场永远是对的。”而索罗斯则说:“市场永远是错的。”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他们的手法不同,对市场的表述又不同,就误以为他们是完全对立的。其实是统一的,他们说的是不同投资阶段的不同特征,他们的投资哲学本身是一致的。在投资结果面前,市场永远是对的;在投资过程里,市场大部分时间当然是错的。我们要用“市场永远是对的”态度去把握“市场大部分时间是错的”机会。一个强调的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部分,一个强调的是可以运用的主观能力部分。
越是顶级城市,越需要顶级的意识形态,共勉!
左侧交易,也叫逆向交易
所谓左侧交易,也叫逆向交易,其特点是,在价格抵达或者即将抵达某个所谓的重要支撑点或者阻力点的时候就直接逆向入市,而不会等待价格转势。而右侧交易恰恰相反。
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大多数投资者都是采取右侧交易法则,就是当他们看到价格创出新高时才明白行情开始了,才开始去追,但是往往追到阶段高点,尤其是在面对短期波动的时候,这是股市中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赚钱的根本原因。其实一个能持续战胜市场的法则应该是“中长期趋势必须坚持右侧交易而短期趋势必须坚持左侧交易”
那么何谓“左、右侧交易”?
1:在汇价上涨时,以汇价顶部为界,凡在“顶部”尚未形成的左侧高抛,属左侧交易,而在“顶部”回落后的杀跌,属右侧交易。
2:在汇价下跌时,以汇价底部为界,凡在“底部”左侧就低吸者,属左侧交易,而在见底回升后的追涨,属右侧交易。
由于汇价是无法预测的,很多投资者认为右侧系统优于左侧系统,这是一种观念的误区,主要是基于牛顿定律,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往往很多投资者都喜欢顺势交易,认为在上涨和下跌过程的股价将维持其原有的趋势,如右侧系统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发出买入信号,在下跌的过程中发出卖出信号,就是基于这个理论。以上就是外汇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的详细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