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上高溢价收购案很多,原因是圈钱太容易,那么,高溢价收购对股价影响是什么?这里包括了对收购方的影响和对于被收购方的影响,小编搜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高溢价交易通常说明购买者看好后市。但要需要注意购买者,购买者是否拥有控制权,是大股东或者收购者溢价购买说明看好公司发展或价值被低估或有重组意向,若只是投资者战略投资,不涉及公司管理经营的,利好比较短暂。
从相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收购兼并行为被收购或兼并的公司来说,会提高这些公司股票的市场股票价格,但是对收购方来说就不一定了。美国学者曾用学术研究方法对涉及上市公司的几十笔交易的结果进行研究总结,结论显示:被并购公司的股东是大赢家,而并购公司股东的收益就非常少,甚至无什么收益可言。研究显示,被并购公司的股东在友好兼并中平均获得了20%的溢价,在敌意收购中被并购公司的股东获得的溢价平均为35%。而对并购公司的股东,从平均来看,他们只获得了少许的收益,从统计方面显示他们获得的收益几乎为零。被并购公司的股东之所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是因为并购公司间的竞争把目标公司的价格抬得非常高。留给并购公司股东的收益就非常少,甚至无什么收益可言。
但是,也并不是说兼并收购行为不能给并购方创造效益,事实上,许多交易,市场认为对并购公司的股东来说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哪种交易对并购公司有益呢?研究表明,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第一,总体上能否创造更大的价值。并购公司如果发现整个交易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就会极大地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如果发现交易大有潜力——可信度大且有独特的协同作用,并购公司在向卖方支付“公平”价格的同时,就有更大的可能为自己的股东获取部分收益。相反,如果交易从整体上来说收益微薄,甚至没有收益,并购公司的股票就会有98%的可能下跌。
第二,支付的溢价是否较低。支付溢价较低(少于10%甚至没有溢价)的并购公司在宣布交易后,其股票价格很有可能上涨。另外,只购买其他公司的的分支机构或者部门的并购公司,比购买整个公司的买方来说似乎要有利些。其原因是价格谈判缺乏一个市场价格的支持,或者卖方很想成交,以丢掉一个包袱部门,或者并购公司能够更为快捷、有效地将该项业务整合到自己的公司中去。
第三,并购公司是否有较强的经营能力。连续5年投入资本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并购公司在宣布交易后,其股票价格从统计方面看就很有可能上涨,而如果是低于平均水平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就很有可能下降,因为财务状况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不会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并购公司经营得好。
四、中国资本市场兼并收购情况分析,对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情况来说,就比较特别,因为,目前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兼并收购决大多数对上市公司是有利的。对于被收购或兼并的上市公司来说,显然是对这些公司极其有利的,因此会引起这些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而对于并购方来说,因为目前注入这些公司的资产大多属于优良资产,未来盈利前景较好,所以对这些并购公司来说也是较为有利的。例如,近年来大多说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都是注入了优良的资产,因此,虽然是并购方,但是并购后对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当然,其中也有少数并购公司注入的资产不很好,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了消极影响,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根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在A股市场2007年共发生资产重组事项202项,涉及上市公司144家。这些资产重组项目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资产置换项目,共62项,涉及上市公司45家;二是资产购买、收购、受让项目,共83项,涉及上市公司65家;三是资产出售、转让项目,共57项,涉及上市公司47家。
我们对涉及这三种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2007年的市场表现进行统计,发现具有资产重组题材的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明显强于大盘。2007年具有资产重组题材的股票平均涨幅为89%,其涨幅明显高于大盘的平均水平。具有资产重组题材的股票中,2007年涨幅超过大盘平均水平的股票共有136只,占具有资产重组题材股票的94%,只有6%的股票没有跑赢大盘。
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实施以后,大部分业绩有所提高,有的上市公司业绩提高幅度相当大。但仍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甚至有不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后业绩不升反降。
由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当年,资产重组的效果不一定可以马上显现,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有一定的时间差。如2005年实施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中,2005年净利润有不同程度增加的上市公司占了56%,2006年净利润有不同程度提高的上市公司却占了78%。2005年实施资产重组的公司中,只有12家上市公司在2005年经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却有34上市公司在2006年经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还不包括未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当然,这中间也有2006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好于2005年等因素的影响,但也能反映出资产重组的作用有滞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