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它涨回来了!郑州 长沙 感到一阵恶寒!
这周,一位武汉同事,回了趟老家。
抵达武汉后,发了一张武汉天河机场熟悉的热干面照片,配了一条文案:新年快乐。让人欣慰又感动。
武汉的新年,来得比其他城市晚一些。那些或焦灼、或悲壮的抗疫股市让人无暇庆贺。回顾上半年,3月方舱抵岸;4月武汉解封……直至7月高考实现“5个零”。
疫情平息后,武汉才迎来了真正的新年。也是真的新生了。
武汉 恢复得如何?
半年已过,武汉恢复得如何?
作为楼市号,我们就先从地产角度来洞见人们的信心。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上半年武汉市新房成交4.36万套。
4月武汉新房成交6627套,5月11977套,环比上涨80%,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到了6月数字再度拔升到1.33万套,环比上涨11.2%。
数字逐月攀高,武汉楼市复苏,肉眼可见。
房价数字背后体现的,是人们愿意留在、进入这座城市长久生活的信任和期待。
虽然同比去年同期,交易量惨遭“腰斩”,然而,这是可以被接受的。毕竟,首次面对全人类的公敌“新冠“,没有地方比武汉承担得更多。仅用两三个月就恢复到如此程度,对于武汉,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
房地产是中国支柱产业之一。武汉也不例外。在第一波复工复产大潮后,楼市最先运作了起来,一并行动的,还有各大地产商们。
数据来源:诸葛找房
据诸葛找房数据中心数据,武汉1-6月共供应土地54宗,供应土地占地面积376.76万,共成交49宗地,总成交面积351.78万,出让金达677亿。
谨慎起见,这个数字和网上流传的另一份上半年各地土地出让金排名是有出入的,在那个榜单中,武汉排15,出让金是400多亿。如果以诸葛找房为标准,那么排位是在前10。
此处不细究哪家数据更准确,不论哪个版本,都说明了地产商们对武汉保有足够的认可。
数据来源:诸葛找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看一下上半年依旧决定在武汉拿地的开发商们,其中并没有哪一家是平时重仓武汉的。
也就是说,重仓武汉并不是他们的惯性拿地做法,而是客观体现了对武汉的真实看好态度。
武汉 天选之子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地产商为何如此看重武汉呢?要知道经历了疫情这波“黑天鹅“,质疑武汉再也无缘中部一哥的人大有人在,而且理由很是充分。
武汉在疫情中遭受了重创!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根据2019年一季度到2020年一季度的GDP增速走势可以明显看出,武汉经济断崖式跌落。
整个武汉就像是被撞出了轨道的卫星,彻底失去了方向。
这样的直角坡,纵使经济回暖,你要武汉怎么爬?没法爬。
2019年,武汉市经济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8。基于今年客观事实,多数人想法是悲观的,别说前十了,能保持在前二十,都已经是奢望。
经济下滑直角坡,徒手攀爬肯定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能有趁手的工具,那就大不一样了。
给不给工具,要看国家的态度。
国家的态度很简单,一个字——帮!
6月3日,湖北收到了高层的大血包。
国务院国资委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共同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34家中央企业组成的“央企天团”与湖北签约7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277.25亿元,涉及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签约项目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48个,占比67.61%,其中,100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手笔之大,覆盖面之广,考虑细节之到位,让人感叹高层真是湖北省“亲妈“。
这是国家赋予武汉的经济回暖工具,而且还只是工具之一。
武汉东西湖区的临空港经开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也是是国内首个“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到今年年底,临空港产值有望达1000亿元,在武汉形成江南有“光谷”、江北有“数谷”的信息产业新格局。
“新基建“是国家经济规划版图中最浓重的笔墨之一,国家对武汉寄予的期望,不言而喻。
国家为何如此之意武汉呢?在很多人眼里,武汉初期防控做得并不断好,效率滞后,而第一季度整个国家经济下行压力都很大。
原因之一在于,武汉区域重点城市的位置,在中国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说是”天选之子“。
地理位置九省通衢就不加累述了,从下图可以看出,武汉位于全国的心脏,东南西北被城市群包围,东边长三角,南边大湾区,西边成渝+西安,北边京津冀,作为四边的中继站,中部地区也必然会有一个领头城市,驱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数据来源:百度
注意了,图上的城市,都是副省级城市,它们的地位和一般地级市是有显著区别的,可以发现,河南的郑州,湖南的长沙,虽然都是所在省的省会及中心城市,但是行政级别上却仍旧是地级市,在这一点上,都输了武汉一筹。
武汉作为中部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只要有政策,大多会往它身上倾斜,领军身份呼之欲出。更何况从咱们国家比较看重的经济生产总值来看,武汉2019年的GDP压着长沙和郑州打。
除去地理位置优势,武汉强大、均衡的产业也是让人无法抛弃它的重要原因。
武汉是个产业发展很“健康”的地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36.960.8,结构标准、稳健。
它既不像郑州深陷传统制造业转型困境,一旦开启转型经济增长点就面临“断档“,也不像长沙那样虽然发展平稳,但是产业缺乏亮点和经济刺激点,人们对其印象除了房价健康、就只有芒果台和小吃街。
武汉非常多元化,绝不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若是唐山,也许有个武钢就万事大吉了,但武汉是有进阶的野心的,它还要倒腾光谷,将自身打造成“中国的硅谷“。
有传统的炼钢制钢,有汽车、通信和光电子产业,也有生物医药产业,在沿江大道边上还有金融中心,隔江远眺还有那个高高矗立的不知道现在是否建完的新金融中心。
过江隧道,机场,高铁,地铁……你能想到的,武汉都有,再加上那江边外滩以及宋庆龄故居,布局极似缩小版的上海。
当然,从长期发展看,武汉也有不容忽视的短板,那就是人口流出严重。
武汉坐拥近90所大学、100多万在校大学生等科教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傲视群雄。但是截至2018年末,武汉65岁以上人口比重首次超过14%,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武汉市公报,2019年,武汉全市常住人口112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万人 ,与所谓“教育资源沙漠”的郑州人口数(1035.2万人)差不多,增量还只是郑州(21.6万人)的0.6倍。而根据《中部六省2019年人口统计》,整个湖北省年度流失人数多达15万人,净流入人口数量中部垫底。
还是那句话:凡事有利有弊。
“九省通衢”让城市与城市之间,省份与省份之间地理壁垒被击穿,武汉人如同天女散花一般投入到了全国“打工军团”的怀抱。
而且去过武汉的朋友应该能感觉到,武汉的城市建设并不出彩,皮相一般,并不太符合人们对一座“心脏”城市的期待。
武汉已经迎来了新生。“黑天鹅“遮不住它的光芒。比起外部冲击、疫情震荡,那些影响城市长期发展的内伤,是武汉在接下来的路上,更应该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