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看股市]这件事情 终于瞒不住了!
情人节快到了,广大男性同胞又开始头疼:送啥礼物给女朋友才不会挨骂?
听小柒的,贵的就好。
因为女孩子并非不讲道理,有时她们也承认,贵有贵的道理。
很多小伙伴把这套理论发扬到买保险上:
因为看不懂条款,没法判断一款保险产品好不好,就自动代入公式——贵的保障更好。
有些保险业务员也使坏,跟你说什么“买保险和买LV、奔驰宝马一样,就得买贵的,保障更全、服务更好、理赔更快。”
净是虾扯蛋。
保险的本质是金融产品,不是奢侈品!买了贵的保险,走在大街上也不会增加回头率。
保险产品贵,一点道理都没有。别被惯性思维和无良保险代理人忽悠了。
我们买保险,就担心两个问题:
出险了赔不赔?理赔速度是火箭还是蜗牛?
这几年互联网保险兴起,很多小伙伴发现,网上卖的保险还挺便宜的,买它!
可转念一想:便宜没好货,保险公司是不是在理赔条款动了手脚,会不会不赔?
保险业务员瞅瞅自家的产品,自己都感叹咋卖这么贵呢,于是就顺水推舟,给你洗脑一番:
这款保险产品卖得便宜,是因为他们会想尽办法拒赔;我们的是贵了点,但贵有贵的道理啊,我们赔付率更高、理赔更快、服务更好。
就像奥迪和奥拓,虽然都是车,但你肯定更想买奥迪。为啥?质量更好嘛。
这让小柒想到某汽车广告语,“好才能贵,贵才能好”。
我相信你们看完,也是一脸问号:去你的贵才能好......
保险是履约型产品,就是一纸合同,保障责任是合同约定的条款。
达到理赔条件就赔,没达到就坚决不赔,和价格没有半毛钱关系。
保险公司再大、产品卖得再贵,条款没写,它肯定不会赔啊。
比如2018年闹得轰轰烈烈的平安福拒赔事件。
40岁的老徐买了份平安福,保费一年一万八,连交20年。两年后,老徐得了冠心病,做了不用开胸的冠状动脉支架术。
可按照保险合同条款,只有开胸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保险公司才赔。
所以,平安拒赔了。这事闹上法庭,法院也是主张平安胜诉,不用赔。
你看,保费够贵了吧,保险公司名气够大了吧。结果还不是一样,条款没写就是不赔!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监管层规定必保的25种重疾之一,但冠状动脉支架术不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平安福拒赔是有理有据的。
但很多重疾险,比如超级玛丽2020max,价格比平安福便宜三倍,还把冠状动脉支架术列为轻症,像老徐遇到的情况,就能赔。
这就很清楚了,保险公司赔不赔,只和保险条款有关。卖得再贵,条款没写,闹到法院都不会赔。
理赔速度,和产品贵不贵,也是八竿子打不着。
有过理赔经历的小伙伴就知道,理赔需要的时间,和出险情况有关。
如果投保后没多久就出险、理赔金额过高、病例很复杂等等,保险公司怕你骗保,会多花点时间调查。但像理赔金额不高、投保后很久才出险,理赔通常会很快。
看下小柒整理的2019年部分保险公司理赔数据表,速度都挺快的:
而且,根据银保监会规定,被保险人理赔资料提交齐全后,保险公司必须在30天内给出结论。赔还是不赔,速战速决。
你就别再把“贵有贵的道理”这种惯性思维套到保险身上,白花冤枉钱了。
但问题来了,同一个监管层盯着、同一个预定利率,为什么同类型的保险产品,有的便宜,有的贵呢?
还能为啥,卖得贵是保险公司想赚更多的钱呗~
就以人寿保险来说,保费分为纯保费和附加保费。
举个栗子。
平时在超市买个水杯,只要20块钱;现在情人节来了,商家用精致的礼盒把杯子包装起来,卖到50块钱一个。
你看,水杯有没有包装,对你喝水没有影响吧?用盒子装过的水杯,白开水也喝不出橙汁味呀。
保费的构成也一样。打个类比,这个包装盒,就叫附加保费;里边的水杯,就叫纯保费,纯保费又可以分为储蓄保费和风险保费。
同一个预定利率下,各保险公司的储蓄保费是一样的;同一个生命表,风险保费也差不多。
既然纯保费差别不大,主要就是附加保费的问题了,这才是它“贵的道理”。
保险公司要开门营业,得给人工钱、场地费、业务员佣金等等;大的保险公司,他们的代理人队伍庞大、场地租金也更多。
想让公司出名,还得打广告,每年花百亿都不在话下。
拿平安人寿来说,2018年广告费近119亿,平均每天花掉5500多!
你想想,背后烧的是谁的钱?
但有很多保险公司,一年的保费收入都达不到百亿,烧钱拼知名度这招玩不来啊。如果没知名度,产品还贵得要死,谁买啊?
所以,对同类型竞品,它们的价格,只能更低。
省了一大笔广告费后,运营成本低了,产品自然能便宜;
反过来,知名保险公司在广告上烧钱,就很难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因为运营成本不允许。
另外,保险公司想要给自己多留点利润,当然也得把产品价格提高了。
我们买保险,是要给自己全面的风险保障,不是给保险公司打工的。
挣钱都不容易,要把钱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