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8日的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上,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发展确实遇到了一定的障碍,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更大的作用在于给予民企以明确稳定的预期。
民企最需要的是预期明确
10月份以来,中央及部委密集表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措施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例如央行10月22日宣布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且再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证券业协会也于22日宣布推动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总规模1000亿元。
叶檀表示,民营企业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一定障碍。现在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货币方面、税收方面,除了资金支持外,更多的是巩固民企的信心。
叶檀认为,民企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预期的、明确的市场环境,这需要政策能够基本保持稳定,这对民企的发展十分关键。“民企对下一个财政年度必须提前做规划,明年的市场规划比如说要增加多少台机器,固定资产投资是多少,产出要增加多少,到市场上去销量大概增加多少,销到什么地方。如果说等到明年春季之后政策再改变,对于民企来说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个时候已经有大量的钱下去了,真金白银地下去了,这个时候再改变的话,它的预期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政策更重要的作用是给民企明确的预期,“让它觉得心里安心,比如说产权是安心的,对于明年的投资是安心的,如果你要改变一些政策也可以,提前说”,叶檀表示。即使不能直接提前向市场宣布,也可以提前表明政策的整体方向在某些方面的变化趋势,这样民企可以做出反应,改变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风险就不会那么大。只要做到预期明确,中国民营企业内生的动力和内生的竞争力,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国资入市接盘民企股权 目前是“扶危救难”的第一步
10月份以来,不少地方国资入市接盘民营企业股权,以深圳国资数百亿资金“拆雷”股权质押为首,包括北京、山东等地均有类似举措。
叶檀表示,这一现象尚处于开始阶段,无法预测之后的结果。国资入资,是因为这些上市公司遇到困难,愿意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出售股权,国资进入之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暂时的扶危救难,等到市场恢复正常国资就会退出。“我们不能想象股权质押的事情让它爆仓,这是不可以的,因此这是市场出现一定风险时扶危救难的一种方式。这种情况在各个国家都是很常见的。”
另一种可能性是,“如果它制造了这么一个风险,然后以低廉的价格收购,收购了之后它大规模地进入,然后把这个产业链上的公司全都收购了,到最后形成主导。”
叶檀表示,目前只能看到第一步,就是出现风险,国资进入以防止爆仓。接下来国资会不会退出,如何退出,她表示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