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下半程,“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融资新规”的出现,让资本属性极强的地产行业迎来了持续而强烈的变革。
“三道红线”剑指房企的负债率等核心指标,相比较供给侧或者需求端的调控政策,给房地产企业带来更加直接的影响。房地产行业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房企又该如何切实的去应对监管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三道红线”下,有80%的房企可能踩线,完全不踩线的房企不多,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融资增速必然会大幅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也会进一步下降,对于房地产开发冲击较大,特别是杠杆率特别高的房企。
01游戏规则生变
“三道红线”监管新规出台后,房地产行业整体预期回稳,以往加杠杆大量囤地、赚取房价快速上涨的经营逻辑被彻底打破,房地产行业金融属性弱化而制造业属性强化。
杨德龙表示,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将从拿地能力到融资能力、管控能力过渡。“杠杆率高、债务负担比较重的房企面临的问题比较大,以后机会会更加倾向于财务状况比较好、现金流比较好、负债率相对比较低的企业,行业中的优质龙头房企能够持续跑赢行业,实现集中度的提升。”在杨德龙看来,未来就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房企之间将加速分化,曾过度扩张、过度加杠杆房企将面临倒闭的危机。
也因此,杨德龙特别提到,高负债的房企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踩刹车”的关头。“以往房地产的调控高压下,其实融资就已经很困难,现在又带上三道红线的‘紧箍’,大部分房企踩线,新增的有息负债会非常有限,最高一年只能增长15%,有的房企不仅不能增长有息负债规模,更重要的是,当务之急还要偿债,企业现金流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杨德龙提到,万科早在2018年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就是未雨绸缪的表现,彼时,房企就意识到房地产寒冬即将到来,越早促销售抓回款的房企在新游戏规则之下安全性越高,也越具备主动性。
02加速回笼资金是当务之急
融资环境的收紧直接导致房企股权转让信息暴增。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公开信息,11月上半旬,房地产行业产权转让项目达18个,相当于今年前10个月的总和。
对此,杨德龙称,出售部分资产是房企回笼资金最快速的方法之一。同时,他也提到,如果是企业资金链出了问题,房企项目和股权的转让很有可能是打折出售,“未来项目转让案例会增多,这其实是行业的一种兼并重组,往往在行业低迷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说是大鱼吃小鱼,也可能是大鱼吃大鱼的现象。”
转让潮的出现,是行业资金压力的体现,但规模房企尚且可以通过股权变现的方式符合监管要求,但对于抵御风险能力更弱的中小房企来说更是不堪重负。
今年以来,已经有港龙地产、上坤地产、金辉集团、祥生地产等成功上市,但还在等待港交所聆讯的有近8家企业,如海伦堡、三巽控股等中小房企。但今年以来,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房企上市之路异常曲折,房企递交招股说明书获得一次通过的只有其中规模最大的祥生地产,其余均要二次、三次递表。
焦急地等待上市打开融资大门,以缓解融资压力的中小房企,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杨德龙分析称,“中小房企融资的手段更少,朋友圈也比较少,能够获得的资源有限,原来现金储备不够,一旦出现收紧,房子不能及时卖出去,那就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被迫低价卖股权或者卖地,”不过,杨德龙为这些房企“支招”,中小房企要想活下来,首要任务是通过降价促销等一切办法,尽快去杠杆回笼资金。
03估值体系生变投资需谨慎
融资监管新规“三道红线”出台后,大部分房企开始主动调整融资结构,通过增发新股、子公司IPO等方式加强股权融资。不过,据杨德龙观察,当下,房企股权融资比较难,预计更大程度上还将依赖债权融资。
他解释到,如今,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热情并不高涨。这一方面源于“三道红线”带出的系列效应,房企面临的资金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整个行业业绩增速都在下降,估值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上市房企股价表现一般。
同时,杨德龙建议投资者,受政策调控行业的风险较大,对房地产板块的投资也应该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