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大多数起家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时正好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他们抓住了这一时机。
鲁冠球在很早以前是公社农机修配厂的负责人,他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铁耙、犁刀、万向节、石蜡铸钢。十年的磨炼,鲁冠球将产品定位在汽车的万向节。
1983年,他把万向节厂承包; 1988年,他以1500万元的价格买断了万向节厂的股权,将企业性质转换为私有: 1993年,公司发行的“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到了1997年,万向集团成为通用公司供货的第家中国内地的厂商:2000-2001年间,鲁冠球吞并了3家上市公司,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了“万向” : 2001年8月,万向集团又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开创我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公司的先例。
一个农民用了20多年时间,成为知名的企业家,把一个农机修配厂拓展为个大企业集团,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以敏锐的眼光寻找最稀缺的资源。许多成功的商人就是因为他们可以洞察市场的变化,准确地定义未来市场的走向,引领市场潮流并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使自己直处于优势地位。
要想让企业得以发展,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不能光看眼前利益,而是要将目光放得更加的长远,看到今后的发展趋势,只有总是走到别人的前头,才有必胜的把握。每次社会变动都意味着对商人的次考验,高瞻远瞩的商人才能做出更有远见的决策,从个成功迈向另个成功。
1980年,温州小伙朱张金做起了袜子、领带一类的小生意,后来,他搞电器维修又承办纺织厂。到了1988年, 手里有2.5万元的朱张金又借了19.5万元,让村里出面收购一家制革厂,村里担心出问题,坚持“所有盈亏与村里没有关系,盈亏完全由朱张金负责”
朱张金花费高价经营制革厂,大家并不看好,可是谁能预料,十几年之后,这家企业(卡森)并没有倒闭,反而越做越好,成了中国皮革行业中的领航企业。从创业时只有2.5万元现金,到2001年已经拥有本金25亿元,朱张金并不是凭借运气,而是他敏锐的洞察力。他一年中就有几个月在国外谈业务,其目的就是看看市场之中的机会有多少。
出手快,眼光准是朱张金最大的优势, "卡森”的成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可以比别的企业做出更快的调整。
到了1995年下半年,朱张金在俄罗斯成立了一家公司,当地就出现了抢购卡森皮衣的潮流, 天可卖儿千件。光靠卡森自己生产皮衣远远不够市场的需求,于是卡森在海宁成立检控中心,由卡森统一提供制作皮衣的原料,让海宁的50个皮衣加工厂代为加工。那一年,在俄罗斯总共卖了将近60万件皮衣, 卡森总利润将近1800万元。
当海宁老乡纷纷北上与朱张金争夺俄罗斯皮衣市场时,他却改做猪皮的生。 1994年,国内皮革行业出现低潮,许多小企业倒闭,卡森却做出了意外决定,投资1000万元扩大猪皮革生产份额,大多数人都非常不解,朱张金说,小企业倒闭了,市场的份额就让出来一些, 卡森可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果然,卡森当年盈利将近800万元,是上一年同期的6倍。1997年4月,朱张金参加香港举办的皮革展览,他发现在展会上以外贸加工企业为主的中国、韩国等展出的都是猪皮,而发达国家英国、美国等制革企业展出的都是牛皮制品。
从香港回到大陆,朱张金决定将所有的猪皮生产线停掉,牛皮生产线。卡森高管都非常不理解,朱张金却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说: "商机稍纵即逝,如果等到所有的人都认可了,就太晚了。朱张金认准了牛皮的市场肯定要比猪皮的市场广阔,决意不再加工猪皮。有一家公司将100万平方尺的猪皮单子交给卡森,如果接到这个单子半个月就可以盈利100万元,但朱张金并没有接下这个单子,许多人都不理解他,要知道当时一个大单子是非常难的事情!
自1997年以来, 卡森在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巴西等国家设立办事处,了解市场信息,公司技术中心则根据国际市场的最新要求,及时开发新产品。
从而拓展了新型沙发革的开端。2003年2月,经过美国最权威的家具厂商推荐,森牛皮革沙发非常顺利地卖进了美国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