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放弃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张磊究竟看中了什么?
高瓴资本一向以稳健的价值投资理念出名。去年年底,轰动国内一二级市场的“格力股权争夺战”终于落下帷幕,高瓴资本用417亿元拿下格力15%的股权,成为格力的大股东。这次股份转让也成为了私募股权投资参与国企混改的经典案例
然而在此之前,高瓴资本HCM中国基金悄悄退出了格力的老对手美的集团前十大股东之列……格力美的的竞争从来就没停过而且一直难分胜负,那么张磊带领的高瓴资本撤资美的入主格力,究竟是看到了什么呢?
最近,张磊的新书《价值》在投资圈火了起来,盗版电子书pdf早就被传了好几圈,被很多人奉为价投经典。其实投资格力这件事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当初张磊到底看中了格力的什么,我们或许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线索。
高瓴投资格力的背后是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在这背后又是张磊“重仓中国”的价投逻辑:
真正的“重仓中国”,就是要帮助中国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统计数据,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9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8.2%,并连续 10 年位列世界第一。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不仅仅是立国之本,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评估基准。但中国制造业也面临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问题,高瓴的重仓也有帮助企业改革、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愿望。
在谈到中国制造与传统企业时,张磊在举了格力电器、福耀玻璃、蓝月亮的例子之后又提到了以下三点:
第一,要实现资产的动态配置,优化资产负债表;
第二,要有精益化管理的思维和能力,提升运营效率;
第三,要拥有全球视野,能够走出去,进行国际拓展。
可以把这三点看作是高瓴选择格力最底层的逻辑,我们来一一解读。
关于第一点:资产动态配置
什么是企业资产的动态配置呢?书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而“资产动态配置”更多是用于描述基金的投资策略。这里我理解的是,不管企业的资产动态配置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只有资产的流动性足够好才能保证实现。那么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哪一部分呢?当然是货币资金。
从美的与格力的货币资金总资产占比上来看,格力有着绝对的优势。2016-2019年格力货币资金占比达到52%、46%、45%、44%,而美的最多也只有24%。2020年上半年格力账上货币资金含量达到1296个亿,能达到这个量级的都是银行、房地产等企业了。
所以,有充沛的现金是自由配置资产的大前提,格力很符合这个条件。
关于第二点:管理层战略
在之前关于“洋葱模型”的文章中我们说过,分析企业最核心的一层就是对于管理层“人”的分析,这层东西无法用数据去量化。作为普通投资者,关于管理层战略的选择其实很难去评价,好在张磊在书中为我们呈现了他自己的判断,也是三条:
1.格力电器于1996年在A股上市,从一家地方国企转变为国有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公司治理的逐步规范化,并开始探索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模式;
2.格力电器于2006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开拓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
3.格力2019年通过股权转让,进一步运用市场化改革的力量,探索更加科学的治理机构、更加高效的执行效率、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以及更加灵活的发展空间。
关于第三点:国际化
格力与美的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格力追求产品的专一化,而美的追求多元化。从产品收入构成上来看,格力的核心产品空调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8%,而美的只有47%,其余是其他消费电器占到43%。
而对于走向国际这一目标,很显然格力的专一化是更有潜力的,毕竟想要实现国际化,“做的事情多”远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更有效。从国内空调市场看,格力多年持有30%以上的份额,而且格力是全球的空调龙头,市占率超过20%。
从技术上看,格力对空调的研究更胜一筹。目前公司拥有24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国内专利申请数量虽不如美的多但是含金量更高。
而且从战略上来看,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为目标的格力似乎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