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温州人侨居在世界各地,只要他们回到家乡,他们的衣着与日用品就成为有心生意人的目标。时尚的衣服,别致的纽扣,新式的打火机,若是到了温州人的手中,用一晚上的时间就可以了解它的构造,这个侨胞第二天就会看见一一个款式、造型、功能一样的仿制品放在桌子上。这往往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其实,大多数人知道温州人非常善于模仿,但能够做到惟妙惟肖,却是需要花费 番心思的。一个刚刑满释放的劳改犯,转眼间就成为“皮夹克大王” ,这件事情可能大家都觉得是奇闻,但是确有其事,制造这件奇闻的人叫刘世明。1988年,刘世明刚从监狱中出来以后就到北京打工,那时的他非常迷茫。
一个星期天,他在西单附近闲逛,这时, 件事情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有人为了购买一件火克衫打了起来。刘世明想,难道皮夹克这样好卖吗?于是,他就在西单附近的商场考察,发现在西单、王府井等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卖皮夹克的店只有两家。
于是,刘世明心中想,这不就是一个商机吗?那时的皮夹克款式很单一有黑色。关键是此时夹克衫是种时尚,价格不菲,好多人想买没有钱。具有敏锐目光的刘世明没有犹豫,开始动手制作夹克衫。
一开始他也做不好,几乎不懂缝纫,什么面料好,什么款式流行,他都不太懂,只能是按照市场中的样式来做,但就是这样干了不长时间,刘世明就赚到了人生的第桶金。我们不得不佩服温州人的模仿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他并不仅限于模仿别人,而是一心想要生产出一流的夹克衫,他开始琢磨服装的质地、面料以及款式,来进一步提升品质,丰富夹克衫的种类,正是这种不断地进取,使得刘世明生产出品质流的夹克衫。
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温州人开始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皮火克的生意。在《温州悬念》 一书中,作者曾经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皮火克的生产工艺简单、利润好、销量大,很快让浙江村声名大噪。
到1994年,全北京市的皮夹克有80%以上来自浙江村。1989年苏联解体,东欧诸国发生大动荡,一夜之间,大量"国际倒爷,涌进中国北部,皮夹克的销量又增加了儿倍。浙江村里出现了不少外国的倒爷。在这样的忙乱和繁荣中,浙江村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有人曾经说,浙江村的发展与刘世明制作夹克是分不开的。而在他自己看来,他的发展也是由模仿到创新的个过程。其实,很多杰出的温州企业家发现,要想真正地让企业前进,只是单纯地跟风模仿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创新。
如今,更多的企业注重品牌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例如正泰、红蜻蜒、庄吉等,这些企业都有自己产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