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在国际收支中,所谓硬货币,是指这种货币汇率比较稳定,而且有上浮的趋势;所谓软货币是指这种货币的汇率不稳定,而且有下浮的趋势。在国际贸易或国际信贷的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的成交日期同外汇收付日期总是要有一段距离的,在外汇汇率不断变动和各种货币“硬”、“软”经常转化的情况下,使用什么货币,往往成为双方谈判和签订合同时争论的焦点。
(一)货币选择的原则
首先要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人们所指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主要是那些既实行浮动汇率制又有人民币汇价的货币,如美元、英镑、德国马克、日元、法国法郎、加拿大元、荷兰盾等。选择这样的货币,既便于外汇资金的调拨和运用,也有助于转移货币汇率风险,即可以根据汇率变化的趋势或外汇资金的需要,进行兑换和转移。
其次,在外汇收付中,争取付汇用软货币,收汇用硬货币。即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口支付争取多用软货币、出口收汇争取用硬货币;在非贸易往来中,对收汇争取硬货币,付汇争取用软货币;在利用外资中,原则上应争取使用软货币避免使用硬货币,以便减少债务负担,在还款时可以得到好处。总之,一般对于资产、债权用硬货币,对于负债、债务用软货币以减少汇率风险。
在实际上选择使用什么货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是因为各种货币之间的“软”或“硬”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中、长期支付的活动中,汇率的预测更困难其次是因为货币的选择并不是凭一方面的意愿来决定而是需要交易双方共同协商才能达成协议。再次是因为货币的选择性往往是与贸易条件和该货币利息率的高低紧密相联的。因此,在实践中,执行货币选择的原则,要根据实际的交易情况,交易双方所处地位的强弱权衡利弊得失,制订出相应的策略。
(二)货币选择要与贸易相结合
在国际贸易中,选择使用哪种货币,在策略上要与商品的购销意图、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等结合起来全面考虑,既要考虑如何防止选用货币不当而受到汇率风险的损失,又要避免因为单纯考虑货币风险而影响商品的出口和急需物资的进口。一般讲,用硬货币报价时,货币要便宜一些,对方也容易接受。如果出口商品是滞销货,国际市场价格趋跌,用硬货币报价,就不易成交。为了打开销路,出口商也可以接受用软货币计价成交。同时为了防止在收汇时软货币汇率下跌的损失,可以利用外汇市场上远期外汇的买卖。按照远期汇率,抛出将来能收进的软货币,补进硬货币,这既有利于计算出口的成本与利润,又能防止汇率波动的风险。同样,对急需物资的进口,如对方坚持用硬货币,而买方又急于成交,也可以接受用硬货币计价结算。为了防止这种硬货币到付款时可能上升,进口商就可以在事前买进将来付款时的远期硬货币,从而避免汇率上升的风险。此外,为了使交易双方分担汇率风险,在策略上还可以采取:1.如出口商坚持用硬货币,以致双方相持,而进口方急需成交,在符合其他有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软硬货币各半的方式;2.在成交合同时,对商定使用的货币加一个汇率风险的保险系数;
3.采取计帐结算方式,并注意帐户收支平衡。总之,在掌握出口收汇用硬货币、付汇用软货币原则的同时,必须结合国别政策、商品的滞销或畅销、价格水平以及客户的资信等加以综合考虑取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策咯。
(三)货币选择要考虑利率、汇率的因素
在利用外资中,选择货币要考虑利率的高低和汇率发展趋势这两个因素:一般地说,借硬货币利率低,借软货币利率高,有时两者相差很大,但借入软货币还款时,可以得到汇率下浮的好处;借入硬货币还款时,要承担汇率上浮的损失。这就需要既适当估计货币汇率发展趋势,又要对货币汇率、利率、设备需用缓急、市场情况等进行综合平衡,再行协商议定。从一个企业来说,借入多种货币比较适宜。借入多种货币,汇率有升有降,利率有高有低,可以分散风险,借入一种货币,往往很难准确判断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