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说炒股成功是靠智商而不是靠勤奋,不是靠长时间锲而不舍的钻研。在对比众多投资大师的成功经历之后,我们判定,这是一句谎言。这类观点的流传,甚至可能是基金经理的阴谋,是基金经理设下陷阱,欲图削减散户打造专业能力的进取精神。
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这是常理。想要练就专业炒股的能力,时间和智力的付出同样不可或缺。全球第一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提醒:所谓股市就是赌场,是对那些抱着玩玩而已的想法买股票的人来说的。许多人抱着玩玩的态度只凭感觉选股,把投资变成了赌博,把炒股看成是赌博,是不能长久生存下去的。
大多数投资者怀着赚快钱的心态炒股,希望赶上一波快速上涨周期买进和卖出股票,都希望在两三年内暴富,资金翻几番。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提醒说,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投资者不是简单的买进和卖出股票的人,格雷厄姆认为能够猜测市场和个别股票的价格大约会上涨的人都是些预言家。尽管许多人才智过人,并且装模作样、神乎其神,但历史证明,他们预测的错误次数与他们估计正确的次数几乎一样频繁,甚至还会更多。
一直靠预测炒股只能是如下三种类型的人:要么缺乏智商;要么乐意为享受体验游戏的快乐而损失钱财;要么天赋中带有不可预知的才能。无论是哪种人,格雷厄姆认为,他们肯定不是投资人。我们从对30余位投资大师的研究中发现,专业炒股的首要条件是勤奋钻研的精神。很多人都知道彼得。
林奇是“投资界的超级巨星”,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该基金年均复利增长率达29%.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林奇也是投资界公认的最勤奋努力的人。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其所做的一切显示出一种着了魔的狂热,在投资界没有人比他阅览所及的范围更广。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花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打电话。
有人总结彼得·林奇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三个主要原因:比别人更加吃苦;比别人更加重视调研;以及比别人更加灵活。
阅读《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等林奇亲笔撰写的著作,你会发现彼得·林奇一直这样提醒大家:没有钻研精神的人不适合投资股票。他奉劝那些对公司调研毫无兴趣的人、看到资产负债表就头晕的人,根本就不要做股票投资。
彼得·林奇是勤奋派最典型的代表,他曾在《华尔街一周》节目中说: "投资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安东尼·波顿是另一名勤奋炒股派的典型。
安东尼·波顿是英国最知名的投资基金经理和最成功的投资者,有“欧洲的彼得·林奇”美誉。《安东尼·波顿教你选股》揭示了获得投资成功最重要的一个秘密:勤奋努力。
翻看这类书籍,我们会发现,媒体所称的投资“天才”其实都是那些以持续不断的调研为基础工作的人,因为调研会产生决定性的信息竞争优势。在波顿看来,一名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两种品质:对潜在投资机会进行勤勉而广泛的研究,以及摆脱市场对“热股”普遍追捧的影响。
还有如下大师把勤奋归结为投资制胜的关键。在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法则中,独立思考排第二位,而勤奋排在第一。因为他认为,首先要勤奋,在勤奋的基础上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他的法则分别是:别进商学院法则;绝不赔钱法则;价值投资法则;等待催化因素出现法则;静若处子法则。
只有勤奋为先,才能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吉姆。罗杰斯说: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罗杰斯的勤奋,从原来的黄金搭档、后来的陌路人索罗斯口中也能得到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 "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日本股神是川银藏的经历则证明:勤奋是翻身的基础。1897年,是川银藏生于日本兵库县。1912年,是川银藏小学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二十几岁就成了富有的企业家。但1927年日本金融危机,又让他从巨富沦为赤贫。为此,是川银藏开始了三年的寒窗苦读,在图书馆遍读与经济有关的各种书籍、资料,掌握了经济变动的基本规律。
1931年,忍受了三年贫困生活的是川银藏决定东山再起,他靠借来的70日元股本,很快就赚了7000日元,成为了日本股市的传奇人物。"付出即拥有”是约翰·邓普顿爵士的座右铭。邓普顿建立了“邓普顿增长基金”,这是最大也最成功的国际投资基金之一。
最受人追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更是以专注、勤奋精神闻名于世。
可以很确定地说,没有一位成功投资者不是以勤奋作为工作基础的。我们在炒股之初就应该认识到:在股市中工作,和在法学、医学、体育等领域谋生一样,同样需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