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缠论:操作细节与总结
上面的案例为了更好地阐述理论,选用的都是尽量标准的图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一定会按各个级别完美嵌套来完成。比如30分钟下跌,有些股票在5分钟下跌+5分钟盘整+1分钟下跌后就能展开上涨,这种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上涨的情况属于特殊走势,在后文中会详细分解。以目前已经阐述的操作系统而言,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不存在30分钟第一买点,所以就只能在第二买点介入。为了确保有效性,第一波上涨无论是1分钟级别还是5分钟级别,都一定要回抽到前面的5分钟盘整区域内。否则,1分钟下跌后的1分钟上涨可能只是后一段5分钟下跌其中的这种情况偶尔会发生在低级别走势或者小盘股中,但看好第二买点介入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尽量选取流通股本大一点的股票或者把操作级别提高,比如小盘股的周线级别,或者干脆就把流通股本5亿以上的当作自选,5亿以下的不操作。
此外,对于背驰段,上文中都是经过均线一次交叉或者缠绕后产生,后面的走势出现盘整与上涨的概率对半;如果是两次交叉或者缠绕后产生的,出现第一买点,后面出现同级别上涨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卖点同样如此。这两次交叉与盘整形成的两次交叉不同,30分钟下跌中,中间的5分钟盘整,如果震荡幅度够大,就会在30分钟上形成N形走势,造成长短均线先死叉再金叉再死叉的两次交叉,这种情况属于缠绕。只有当一次交叉下跌一段以后,在上面的交叉或盘整区域的下面再形成交叉或缠绕,才算是两次交叉和缠绕。
本章的内容,确切来讲并不属于缠论,只是缠论理论的简单应用。围绕中枢展开的缠论,在均线系统中会因为中枢而产生长短均线的交叉。从上文缠论的最简单应用中可以看出,缠论的理论体系与其他股票分析方法的显著不同。缠论的理论体系与买卖点推论,是从走势分为上涨、下跌、横盘这一绝对无异议的原理开始的,推论到走势类型的组合,从而得出走势必完美的结论,走势的背驰才有了比较的原则,同时使大级别背驰段细化到最小级别精确买点成为可能。至于背驰,后文中也有专门章节来阐述背驰的原理。如果理解了本章的操作系统,就可以马上开始实现稳定的盈利。
对于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磨炼而言,没有哪个是更重要的,对理论的理解将在实际操作中生出信心,知道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关于走势必完美、级别、中枢等几个缠论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上面的第一、第二买点的操作,尤其是30分钟级别的操作,会逐渐理解。当然,最好的是看了理论当下理解并能实际应用,但一般人还达不到这种层次。据笔者自己的经验而言,最好能够将操作级别定在30分钟,并且只寻找30分钟的第二买点,找不到就空仓。操作的次数多了,第二买点达到纯熟,对第买点应该也就清楚了,因为第二买点都是在第一买点之后产生的。在具体的走势中,买点的形成有多种走势形式,这些都只能是看得多了,操作得多了才能掌握的。
在操作系统内,不符合要求的股票一概排除,全市场都找不到符合要求的30分钟买点就降低一个级别到15分钟找。一般来说,一根日线的下跌阴线+一根日线的小阳线+一根日线的下跌阴线,都构成30分钟走势类型,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实在找不到就要空仓等待,将股票当作事业来做的投资者,不允许有一次错误的操作。
此外,控制不住手的情况,在炒股的过程中太常见了。明知道不是买点却还要冲动地买人,这种情况一般买进后三秒内就会后悔,对此,解决方法只有一个,第二天开盘后在高点退出,不计盈亏。本章由均线构成的操作系统,在理论上都是近乎绝对的。分析中,买入点是处于30分钟走势或者5分钟走势的哪个阶段,后续的走势就一定会如何,这都是确定的,也就是在操作系统的控制范围内。一旦买错,后续走势自己无法掌握,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退出。另外,买最好在第二买点,卖最好在第一卖点,寻找买点要谨慎,卖出要积极。在震荡或下行的市场中,盘中变动速度快,次级别第三段上涨可以刚创新高就下跌,卖出不及时很容易让利润打折甚至被套,耽误时间且浪费资金。
买人的原则:介入点后,必然有一次上涨。这通过上面的理论,在走势图中判断没有任何含糊的地方。
卖出的原则:走势脱离自己的理论掌握范围,不知道后面如何演化的情况下,退出。
保持复利是最好的盈利模式。